全球 AI 解決方案與工業級儲存領導廠商宜鼎(Innodisk Group)與子公司安提國際近期舉辦 AI 產業論壇「AI Beyond the Edge」,邀請合作夥伴英特爾、NVIDIA、高通、Axelera AI、鼎新數智、廣運機械等大廠,探討 AI 在邊緣端與邊緣運算的最新趨勢,同時展現宜鼎集團在構築 AI 生態系上的深厚整合能力。
宜鼎集團董事長簡川勝在開場時指出,除了雲端 AI(Cloud AI)外,宜鼎將 Edge AI 策略聚焦兩大落地市場,分別是「產業型 AI」(Industry AI)和「企業型 AI」(Enterprise AI),前者作為工業電腦的產業智慧化,包括智慧製造、醫療、交通與城市管理等場域;後者則隨大語言模型(LLM)和生成式 AI 普及,讓企業內部以 AI 輔助決策與知識管理。
但無論是產業型 AI 還是企業型 AI 邊緣端實際落地,要由單一間公司完成整個方案會非常困難,必須整合多方生態系夥伴共同實現。簡川勝表示,宜鼎集團以「Architect Intelligence」為發展主軸,將自身角色定位為「智慧建築師」,並將 AI 解決方案拆分為九個「積木」(building blocks),期望透過這些積木結合公司核心產品與夥伴資源,涵蓋資料收集、儲存、管理、傳輸、運算、學習到整合等全流程,提供最完善的整合服務與資源協助,協助客戶順利完成 AI 落地前的最後一哩路。
國際大廠齊站台,與宜鼎、安提共構邊緣智慧生態
作為宜鼎集團旗下的 AI 核心品牌,安提國際(Aetina)則是推動 AI 邊緣落地的關鍵角色之一,安提同時是 Intel Gold Partner、Qualcomm IoT Partner、NVIDIA Elite Partner,負責將雲端 AI 能力轉化為可落地的邊緣方案,從合作中持續深植產業影響力。
這次論壇中,NVIDIA 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洪鈺嘉形容,機器人可以是機械手臂、人形機器人、甚至是自駕車,而製造業將是下一代「實體 AI」(Physical AI)最先落地的舞台。一個機器人的開發需要三種電腦 ,即「訓練電腦」(Training Computer)、「模擬電腦」(Simulation Computer)和「部署電腦」(Deploy Computer),機器人透過大量資料訓練學習、在模擬環境中測試訓練,最後再從安裝在機器人內部的運算模組實際執行。
目前安提國際也針對市場需求,正式推出搭載 NVIDIA Jetson Thor 平台的 Preview Kits,協助全球開發者搶先布局次世代機器人與實體 AI 應用,並將 AI 運算效能、即時控制與低延遲感測整合於單一平台,加速智慧邊緣運算的落地。
Qualcomm Senior Director of Engineering, Evgeni Gousev 表示,過去的習慣是人類輸入、設備回應,在 AI 代理趨勢下,AI 將作為新的使用者介面(UI),成為人與設備互動的橋樑。由於 AI 代理在部分情況下具有自主性,會從系統角度思考問題,也許能視為一種「類自動駕駛」。
Evgeni Gousev 也提到,目前 AI 代理算是 L1、L2 級別,但相信會比「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發展更迅速。Gousev 強調,高通已在自駕領域展現領先優勢,並將這些成果推進至邊緣 AI 端,提供使用者完整代理、多代理和完全自主的服務,並與宜鼎、安提深入合作,實現真正的「AI 邊緣智慧」。
英特爾生態系統發展組織總經理杜唯扬則透露,目前與宜鼎已在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運輸與零售等多項垂直領域合作,以英特爾晶片為基礎設計系統開發,共同設計 Arrow Island 參考平台(Reference kit),供生態夥伴提前測試。這不僅展現雙方的緊密合作模式,亦形成完整的核心平台及周邊產品組合,進一步成為建構智慧城市及其他垂直市場解決方案的重要基礎,在生態系統的各環節提供支援。
Axelera AI 執行長 Fabrizio Del Maffeo 觀察,如今小型 AI 模型更高效、設備效能也不斷提升,意味有越多模型可在單一設備上運行。若要大規模普及邊緣運算,價格和效率是關鍵之一,Axelera AI 透過獨有技術將運算整合進記憶體,並與宜鼎等合作夥伴共同設計開發版,同步提供完整且強大的軟體堆疊(software stack),可有效提升邊緣 AI 導入成效。
對的算力放在對的位置!安提以 3 大核心價值,助客戶邊緣 AI 順利落地
除了與國際大廠緊密合作、打造強大生態系外,深入理解客戶需求,亦是宜鼎集團持續獲得青睞的優勢之一。安提國際軟體處處長蘇威全指出,「運算平台、資料以及多樣化演算法是組成 AI 系統的三大關鍵因素」,很多客戶並不清楚自身到底需要多少算力、或者該選擇哪種處理器。
「安提國際的任務就是幫客戶把對的算力放在對的位置。」蘇威全表示,安提國際協助客戶從散熱設計、尺寸限制到應用特性出發,確保用戶投入的每一瓦功率都能發揮最大價值。同時,公司也提供三種核心價值:多平台硬體規劃、中介層支援、方案整合與生態共創,確保每一分算力都完整釋放。
首先在硬體架構方面,安提國際擁有涵蓋低功耗至高效能伺服器產品線,提供系統設計、散熱方案等深度客製化解決方案,並針對多 GPU 需求提供 NVLink 或 PCIe Switch 方案;在中介層(Middleware)支援 SDK 整合,並提供完整的軟體堆疊,協助客戶打造順暢且完整的開發環境,並提供精準的效能驗證與整合大量周邊裝置,讓 AI 看得到、聽得到、傳得出去;最後在方案整合與生態共創,不管是邊緣端部署、管理設備、備份還原,安提也有相關解決方案,目標就是讓客戶的 AI 順利落地。
蘇威全也提到,安提國際提供多樣化、客製化的解決方案,連同集團資源,從最小的模組、邊緣系統到整個邊緣端伺服器都有相應的產品方案可供使用。安提希望建立出獨特 AI 生態圈網路,協助系統整合者與開發者克服 AI 落地的痛點與挑戰。
AI Beyond the Edge,宜鼎集團助企業走向 AI 落地最後一哩路
鼎新數智製造事業群副總裁黃昱凱認為,未來企業將建立在「一個模型、兩個內核、三種智慧體」的概念上。這意味著一個模型將包含「物理世界」與「數位世界」,物理世界有人員及生產設備、物流裝置等智慧裝置,後者則透過資訊與演算法與物理世界互動;三種智慧體,是由「指揮官」負責理解任務需求、判斷具體分工,交由「專家代理」與「分身代理」處理,專家代理具有企業知識、決策流程與經驗,提供判斷與策略,而分身代理負責實際執行。透過這種多智慧平台,AI 代理能串聯整個企業內部,實現智慧企業的決策與執行自動化。
黃昱凱表示,目前已和高通、宜鼎、安提合作發表整合三方技術優勢的「AI 生單助理」,該產品已在公司內部實現自動化採購與訂單管理,並可提前做預處理,使作業效率提升高達 96%,使 AI 代理逐步成為現實。
廣運機械業務總監陳智杰則認為,當到實體 AI 層面,業界將面臨三貴問題,即資料收集成本高、訓練時間與工程師成本高、機器人價格高昂,而數位孿生可在不耗費昂貴資源的情況下完成模型訓練,真正實現「無三貴」效果。目前廣運與宜鼎集團也深化合作,提供多元算力與彈性部署的邊緣運算平台和 AI 機器人及數位孿生基礎設施整合,支援智慧物流的閉環運作。
在活動尾聲,宜鼎國際智能周邊應用事業處資深處長吳志清分享道,AI 除了算力外,還需要「資料搜集、儲存、I/O、AI 軟體」這四大重要核心技術,這是一種「智慧迴圈」,前三種屬於硬體基礎,最後則是軟硬整合,當四個迴圈完成並經過驗證,才能真正部署至行業應用場景。
走到軟硬整合階段時,吳志清表示,AI 代理若要走向自主學習,其中一個關鍵是支援 MCP 協定(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定),這是使未來不同語言模型能互相串接的標準語言和規範。目前宜鼎已完成「MCP 標準化平台」這個關鍵基礎架構,幫助 API 跨平臺、跨作業系統使用,使軟硬整合更完整,為代理 AI 應用打下基礎。
吳志清也表示,宜鼎集團發展代理 AI 的藍圖中,不只有硬體組合,而是軟硬整合的完整解決方案。宜鼎希望透過這些解決方案補足客戶遇到的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架構與擴充性,讓各行各業的客戶都能夠專注發揮本業、創造真正的商業價值。
(首圖來源:宜鼎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