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人工智慧(AI)成為熱議話題,尤其是在年輕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上。根據最新的報告,儘管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AI 的興起對初級職位造成負面影響,但許多專家對此提出質疑。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今年 8 月,16 至 24 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達到 10.5%,是四年來的最高點。
哈佛大學最近發表的研究指出,隨著AI的採用,初級職位的就業率在採用AI的公司中顯著下降,而高級職位則保持穩定。這個結論引發討論,尤其是來自資深研究員胡晶(Jing Hu)的反駁。她指出,初級職位的崩潰早在2022年就已開始,與AI的普及無關,而是與美國聯邦儲備的加息政策密切相關。
胡晶的分析顯示,從2022年3月開始,聯邦儲備開始逐步提高利率,這項政策對就業市場造成重大影響。她強調,這個加息行動是近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對初級職位的招聘造成持久的打擊。她指出,哈佛的研究未能充分考慮這些經濟因素,並且在分析LinkedIn的職位發布時,對於AI相關職位的定義過於狹隘。
此外,胡晶還提到,根據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數據,2001年網路泡沫破裂後,初級職位的消失和高失業率持續了很長時間。這個歷史經驗表明,經濟衝擊對初級職位的影響是深遠的,並且在經濟復甦過程中,這些職位往往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儘管AI的影響不容忽視,但胡晶認為,將初級職位的崩潰歸咎於AI的普及是一種過於簡化的解釋。她強調,經濟週期和管理層的保守決策才是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根據麥肯錫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許多企業仍在探索AI的潛力,尚未全面實施。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許多專家對未來的就業市場表示擔憂。根據最新的數據,今年10月,美國雇主宣布裁員153,074人,這個數字比9月增加了183%。這個現象的背後,除了AI的採用外,還有消費者支出減少和營運成本上升等因素。
總的來說,雖然AI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工作市場產生影響,但目前的數據顯示,哈佛的研究結論可能過於簡化,未能全面反映當前的經濟現實。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