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日本天災掀起的環保隱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05 日 8:30 | 分類 太陽能 ,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一場日本天災掀起的環保隱憂

日本最近豪雨、地震、颱風等天災頻傳,造成莫大損失。近年來設置很多的太陽能面板,也受到考驗,例如神戶市須磨區因為分布在 400 平方公尺坡地上的太陽能面板有流入鐵軌之虞,山陽新幹線還暫停營運了一段時間。

7 月,西日本豪雨造成死者人數甚至超過 200 人,顯示雨勢之猛烈,經濟產業省指出,廣島、愛媛、岡山、兵庫縣等 6 縣共有 14 處太陽能電廠因水淹而故障,或因土石滑落而導致面板受損。太陽能案場崩塌的業者指出,這次的天然災害超出想像,雖不一定違法,但必須負起責任妥善處理,太陽能面板廢棄的問題也因此受到重視。

廢棄物法令  須從源頭管理

一般來說,太陽能面板的耐用年限,大約在 20 到 30 年,日本原本預估 2040 年才會有多達 80 萬公噸的廢棄面板問題出現;儘管現在還沒爆大量,氣候變遷提醒了相關人士必須未雨綢繆,否則污染了環境,將有損原先友善環境的初衷。

而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 2009 年公布,躉購費率保障收購 20 年,預料 2029 年會陸續出現大量廢棄太陽能板;另外,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 7 月所提的「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相關問題之探討──綠能(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報告,台灣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去年度已從 2007 年的 200 萬度成長為 16.92 億度,在設置量大增的同時,預估 2023 年太陽光電廢棄物約 1 萬公噸,2035 年將達到 10 萬公噸。

分析太陽能板的組合結構中,玻璃占了重量的 78%、黏著劑和背板占 7%、鋁框和電池片也各占近 7%,但目前台灣尚無專業的回收廠。為了推動太陽能模組資源有效再利用,避免惡意丟棄破壞環境,成亞資源科技、中台資源科技、春池玻璃實業和金益鼎 4 家企業,在 5 月合組了台灣太陽能模組資源化產業聯盟,由台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工研院材化所、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提供技術支援,目前正在多方蒐集資訊。

成亞董事長陳皇志指出,太陽能板的廢棄牽涉到多個面向,首先是法令和制度,例如環保署要比照廢電子電器採取公告應回收廢棄物的模式,還是由生產者自主回收?它的代碼是什麼?面板的產權歸誰?發生問題時由誰負責?另外是費率問題,處理費用如何計算?最後是處理技術,都有待一一釐清。

循環經濟  向歐洲日本借鏡

太陽能系統業者永鑫能源公司董事長湯孟翰則建議政府,不僅對太陽能產業,對所有可能產生廢棄物的產業,都要從最源頭開始,把環保及廢棄物的相關法令訂定清楚,並嚴格規定廠商遵守。

以歐洲為例,以太陽能模組廠商為主的業者已於 2007 年成立 PV CYCLE,2010 年開始自主回收太陽能板。此外,歐盟非電子電機設備指令(WEEE)於 2012 年生效,使回收機制更完整,其中太陽能板回收率在 2018 年 8 月 14 日為止的 3 年內,應達到 80%、再生和再利用率達到 70%,藉此達到 R 目標,也就是重複使用(Reuse),例如直接使用二手的太陽能板或鋁框;循環使用(Recycle),可將廢玻璃重新利用;回收再使用(Recovery),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或背板能變質後再利用。

日本現有的技術,即可利用機器取下鋁框,再將玻璃打碎,拿下背板,並將玻璃透過風力依顆粒大小分類,也可以用熱刀將玻璃和黏合用的 EVA 膜切開,這樣玻璃就不會被打碎,再利用的價值更高。不過技術雖然已經研發出來,整體而言,目前回收成本仍偏高。解決方式之一,是模組製造商先有循環利用的概念,在生產前,就要設計容易拆解的產品。

日本這次天災還有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就是提供新的風險估算值。陳皇志指出,日本之後會統計出面板報廢的數量,屆時可以比較業者當初設計的模型,統計出個中差異,當作往後設定風險係數的參考。台灣和日本民間也已建立交流管道,希望共同找出降低處理成本又達到循環經濟的最適方法。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