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意拉攏盟邦組科技聯盟,以防中國主宰敏感先進科技,日後帶來最大地緣政治威脅;憂心美國遏止中國崛起,北京將動員國家展開科技革命,切斷仰賴西方達成自給自足。
「華爾街日報」指出,拜登政府擬與台灣等盟友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領域共組聯盟,目的是在這類主宰未來經濟與軍事的先進科技領域,保持對中國領先優勢。
美國媒體報導,拜登政府正著手將半導體、人工智慧、5G 網路置於亞洲政策的核心,企圖形塑成官員口中所謂「科技民主聯盟」對「科技專制聯盟」。美國的作法某種程度上是儘可能長期阻止中國取得特定科技、打壓像華為這類中國科技龍頭,甚至反過來效仿中共,即必要時提高政府對關鍵產業的參與。
中國年度重頭戲「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本週登場。中共領導層將批准「十四五」計畫,作為像電腦晶片等關鍵零組件減少仰賴西方的政策藍圖,也寄希望於從氫動力汽車到生技等新興科技,盼投入數以兆計美元讓中國在 2030 年之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讓中國躍身超級強權。
在幾十年的全球一體化提升全球生活水準後,由於美中彼此都擔心對方想顛覆自身政治體系,雙方現都聚焦戰略領域自給自足,這場最先進科技的研發競賽也正加劇美中緊張態勢。
快速壓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北京對自身的政治制度更添信心,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成長 8.3%,超過美國的 4.1%。北京需以科技提升產能,才能達成經濟規模 2035 年較 2020 年倍增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本週登場的兩會將揭長期計畫的細節,以研發超過 30 項目前中國無法生產的「卡脖子」科技,包括從晶片製造設備、手機作業系統到飛機設計軟體等領域。一個關鍵指標是研發支出,中國當局料將公布目標,以趕上或超越美國每年投入國內生產毛額(GDP)3% 用於研發的水準。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白明(Jude Blanchette)說:「若中國的計畫以成功告終,讓習近平能擘劃出更集中引領的成長模式,中國將能克服國內所面臨的一籃子挑戰;反之這種舉國體制一如許多人預期無法提升產能,中國這種追尋集中計畫式的科技創新夢,將虛擲一整個世代的資本。」
中國的產業追趕過去成敗紀錄皆有。以生技為例,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資料,2016 到 2020 年研發創新藥物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從 10 億美元暴增為 2,170 億美元,2019 年首款由中國研發的癌症治療藥物在美國獲得核准。但中國的晶片製造,在全球仍落後競爭對手至少 5 年。
中國當地媒體指出,2020 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標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今年多位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準備提交的提案也聚焦於科技創新。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在高階晶片這樣的核心前沿技術領域,在美國遏制下現在已買不到,只有依靠新型舉國體制攻關,達成自給自足。
他說,攻關需要借鑒過去「兩彈一星」的成功經驗,新型舉國體制過程要有強有力的指揮與協調中心,「調動所有國內團隊。有技術專家認為需要 5 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譯者:陳亦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