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環境科學

電動車快充站的隱憂,新研究揭示其為「被忽視的空氣污染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8 日 14:15 | 分類 充電站 , 環境科學 , 電動車

隨著美國駕駛紛紛轉向電動車以尋求更潔淨的交通方式,全國各地的直流快充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建。然而,根據一項發表於《ScienceDirect》的最新研究,這些旨在環保的設施可能帶來一項意想不到的風險:空氣污染。 繼續閱讀..

熱帶鳥類走向滅絕,研究:最致命原因是熱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8 日 10:53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世界赤道地區是數千種鳥類的家園,如金剛鸚鵡到巨嘴鳥到蜂鳥,都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但天氣愈來愈熱,現在連熱帶鳥類都受不了,西班牙超級電腦中心科學家研究發現,幾十年來這些世界上色彩最鮮豔的鳥類數量銳減,原因就是熱浪。 繼續閱讀..

耐高溫的新型酵母菌株,能高效利用木質纖維生產乙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6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尋找能取代化石燃料的綠色能源,一直是全球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7 月 22 日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項研究中,立陶宛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耐高溫的新型酵母菌株,能高效將木質纖維中的糖類轉化為乙醇,為未來大規模生產環保的綠色生質燃料開啟了新契機。 繼續閱讀..

氣候衝擊加速投資轉向!首檔全面淨零 ETF 富邦淨零 ESG50 自 9/17 開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5 日 15:30 | 分類 國際觀察 , 淨零減碳 , 環境科學

南台灣受颱風丹娜絲侵襲,南鯤鯓代天府五門式檜木牌樓在暴風中全數倒塌,震撼全台,顯示永續投資的重要性,因此富邦台灣淨零轉型 ESG 50 ETF(009809)將從 9 月 17 日展開募集,為首檔將國際淨零轉型高標準指標「範疇三」,納入指數篩選邏輯的台股市值型 ETF。

繼續閱讀..

2.5 億年前大滅絕原因找到,研究:雨林崩潰導致暖化 500 萬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4 日 12:34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二疊紀三疊紀生物大滅絕,有時被稱為「大滅絕」,發生在大約 2.52 億年前,導致海洋物種大量滅絕,陸地動植物數量大幅減少。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就是地球變得極為炎熱,並且持續 500 萬年。科學家發現,釀成這次滅絕事件的罪魁禍首,是熱帶雨林消失。 繼續閱讀..

水泥叢林快速擴張,研究:人類自然經驗將滅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2 日 11:32 | 分類 環境科學 , 科技生活 , 自然科學

19 世紀文學名著簡愛,字裏行間充滿綠意花草,乘載當下主角的思緒,也成為她情緒抒發口,讓讀者可以藉由文字,想像兩百年前的綠意與情感的聯繫。當時自然還能做為世俗紛擾的平衡力量,但現在自然已經離人類愈來愈遠,科學家稱,兩百年來自然已經已經在人類經驗中快速消亡。 繼續閱讀..

歐洲核電廠因熱浪停機,太陽能暫補空缺但儲能成隱憂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11 日 12:15 | 分類 太陽能 , 核能 , 環境科學

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加劇,歐洲的熱浪對核電供應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根據最新研究,從 2010 年至 2019 年,因冷卻水溫度升高而導致的核電廠停機事件增加了三倍,這一趨勢與 1990 年至 2009 年相比顯示出明顯的惡化。這項研究發表在《能源經濟學》期刊上,具體論文名稱及作者尚待補充。專家指出,未來幾十年內,熱浪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將進一步增加,這將使核電廠面臨更大的運行挑戰。 繼續閱讀..

科技海綿也是塑膠!每月釋放達數兆微塑膠纖維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8 日 14:00 | 分類 材料、設備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最近研究揭示,廣受歡迎的「科技海綿」清潔髒污時,也釋放數以兆計微塑膠纖維,污染環境。這些海綿使用時會逐漸分解,特別是密度較低海綿,會釋出進入下水道和食物鏈的纖維。南京大學與東南大學聯合團隊研究,魔法海綿每月可能向環境釋放超過兆根微塑膠纖維。論文刊登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 繼續閱讀..

數千萬年前碳「復活」中,河流成為被忽視的碳排放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7 日 14: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一項全球研究揭示,古老的碳透過河流洩漏至大氣,這一發現可能對全球碳循環模型產生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及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UK Centre for Ecology and Hydrology)共同合作,並於今年 6 月 4 日在《自然》期刊上做為封面故事發表。研究首次確認,長期儲存在土壤和岩石中的碳,能夠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從河流釋放回大氣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