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們可能即將揭開一個長久以來被遺忘的星系族群。根據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的研究,透過超高解析度的模擬和先進的數學建模,科學家預測銀河系周圍可能存在多達 100 個未被發現的衛星星系。 繼續閱讀..
銀河系周圍可能隱藏著 100 個未被發現的星系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4 日 15:45 | 分類 天文 |
銀河系周圍可能隱藏著 100 個未被發現的星系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4 日 15: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們可能即將揭開一個長久以來被遺忘的星系族群。根據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的研究,透過超高解析度的模擬和先進的數學建模,科學家預測銀河系周圍可能存在多達 100 個未被發現的衛星星系。 繼續閱讀..
哈伯望遠鏡拍下星系團 Abell 209 的壯觀影像,揭示暗物質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0 日 22:28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用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幅令人驚嘆的宇宙景象:位於鯨魚座、距離地球約 28 億光年的星系團 Abell 209,畫面含超過上百個星系,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展現宇宙壯闊的結構。 繼續閱讀..
暗物質構成的假想原初黑洞,可能加速宇宙首批恆星形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0 日 11:21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首批恆星的出現照亮往後宇宙軌跡,它們壽命僅數百萬年,如今已不復存在,但我們仍有機會藉其爆炸留下的化學豐度特徵間接觀測。最近,一篇研究探討了暗物質候選目標──原初黑洞(PBH)的大小與早期宇宙豐度,並指出原初黑洞可能加速宇宙第一批恆星形成。 繼續閱讀..
一種不該發光的假想恆星,由內部暗物質湮滅提供能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16:22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有些光芒來自黑暗。一篇新研究提出銀河系中心可能潛伏稱為「暗矮星」的奇特恆星,發光機制並非來自核融合,而是內部暗物質湮滅產生的巨大能量。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捕捉 38 億光年外「子彈星系團」,揭示暗物質分布奧祕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7 日 21:50 | 分類 天文 | edit |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了「子彈星系團」(Bullet Cluster,編號 1E 0657-56),拍攝出迄今最精細的紅外影像。天文學家藉此重建這個劇烈碰撞系統的質量分布,首次精確描繪暗物質與星系間恆星的對應關係,並進一步驗證暗物質不會與其他物質產生明顯的互動作用。
揭開銀河系中心分子區的 3D 結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4 日 21:59 | 分類 天文 | edit |
距離地球 26,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有個活躍的區域:中心分子區(Central Molecular Zone,CMZ),蘊藏著恆星如何誕生、能量如何在銀河系傳遞,甚至可能含暗物質細節的線索。然而,要分析這個區域挑戰性極高,因無法從上方俯瞰銀河系。
暗能量正在變化?最新宇宙觀測挑戰標準宇宙模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4 日 22:4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目前,標準宇宙模型「ΛCDM」(Lambda-Cold Dark Matter,宇宙常數─冷暗物質模型)是現代宇宙學的主流理論架構,成功解釋了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與演化,宇宙僅約 5% 物質為我們熟知的普通物質,其餘由暗物質(約 25%)與暗能量(約 70%)構成。暗能量被視為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來源,並假設能量密度隨時間保持不變,也就是所謂的「宇宙常數」(Λ)。然而,兩項最新大型國際合作計畫,暗能量光譜儀(DESI)與暗能量調查(DES)挑戰這項假設,暗能量可能會隨時間演化,動搖我們對宇宙膨脹的基本認識。 繼續閱讀..
銀河系中心神祕化學現象,可能暗示新類型暗物質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1 日 13:0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暗物質是宇宙學最大奧祕之一,最近新研究表明我們似乎忽略暗物質對宇宙的微妙化學作用:在銀河系中心發生無法解釋的化學反應,幕後推手很可能是種新類型暗物質。 繼續閱讀..
中大學者提新理論,同步探索暗物質與太陽溫度分布曲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05 日 12:3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星系間暗物質、太陽大氣密度及溫度的空間分布,是天文物理研究領域重要主題,近日中央大學郝玲妮教授團隊針對星群間暗物質、太陽大氣熱力學提出新理論模式,能解釋宇宙暗物質溫度隨銀河團中心距離先增後減的空間分布情況,也成功建構太陽大氣由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至日冕層的溫度分布。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證實宇宙加速膨脹,科學家:或與暗能量有關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11 日 9: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科學家們觀察到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即宇宙膨脹得比預期更快,最新確證讓他們苦思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許與一些涉及暗能量和暗物質等神祕宇宙成分的未知因素有關。 繼續閱讀..
微型原初黑洞可能像幽靈,穿過地球岩石、建築物甚至人體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09 日 12:4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通常在數千光年之外尋找黑洞,但新研究表明地球或許也能找到原初黑洞證據,它們可能在岩石、古老建築鑿出微小隧道,甚至悄悄穿過我們身體。 繼續閱讀..
地球 10 億年前古老岩石,或許可證實暗物質存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08 日 15:20 | 分類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 85% 由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只是科學家已針對恆星、地球大氣層粒子、甚至地下尋找任何線索,至今仍從未見過任何暗物質。現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團隊將搜尋目標瞄準地球古老的岩石,而不是依賴望遠鏡或粒子對撞機。 繼續閱讀..
一種假想暗物質粒子,可能存於中子星周圍濃霧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01 日 13:3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看不見卻存在感極度強烈的暗物質要去宇宙哪裡才找得到?一篇新研究指出,被稱為軸子的假想暗物質粒子可能聚集在中子星周圍濃霧,甚至有機會被望遠鏡探測到。 繼續閱讀..
火星若輕微異常擺動,可能與路過的原初黑洞有關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18 日 12:52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如果大爆炸之初就誕生的上古原初黑洞存在,新研究指出,每十年至少會有 1 個超小原初黑洞穿越內太陽系,並產生科學家能檢測到的微小重力效應,比如火星悄悄移動 1 公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