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地球的兄弟姊妹行星,也就太陽系內的另外 7 顆行星,但最近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有一個成員數超龐大的恆星大家族,來自 Theia 456 星流,其中 468 顆恆星差不多同時誕生,並且以相同方向在宇宙中飛行。 繼續閱讀..
銀河系發現古老恆星大家族,近 500 顆恆星同時間誕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8 日 18:5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銀河系發現古老恆星大家族,近 500 顆恆星同時間誕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8 日 18:5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說起地球的兄弟姊妹行星,也就太陽系內的另外 7 顆行星,但最近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有一個成員數超龐大的恆星大家族,來自 Theia 456 星流,其中 468 顆恆星差不多同時誕生,並且以相同方向在宇宙中飛行。 繼續閱讀..
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無生命能倖存於恆星耀斑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10 日 14:3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 b」,是否擁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我們可能要再次希望落空。根據近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在 2019 年 5 月 2 日爆發過巨大光學耀斑,釋出之能量相當於全澳洲 1,700 萬年發電量,如此強大的能量輸出衝擊著比鄰星 b,科學家實在不敢冀望有生命能倖存下來。 繼續閱讀..
太陽系,既獨特也不獨特:銀河系內應有 10 億個類太陽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07 日 16:04 | 分類 天文 | edit |
我們臣服於宇宙之浩瀚,卻又始終找不到第二個孕育生命的星球,究竟太陽系是不是獨特的存在?最近有科學家分析了銀河系中 1,000 多個行星系統,統整行星軌道、行星數量、行星與母恆星的距離,事實指出我們的太陽系在某些條件下非常獨特罕見,但綜觀全局又顯得普遍。 繼續閱讀..
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被發現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7 日 7: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科學家從史隆數位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 APOGEE 計畫數據裡,發現藏在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認為此星系可能 100 億年前與銀河系相撞,並以古希臘英雄海克力斯(Heracles)命名。科學家認為 Heracles 星系的殘餘物占銀河系銀暈三分之一,以前沒有看到它,是因為藏在銀河系深處。 繼續閱讀..
重建銀河系完整合併族譜:歷史上至少有過 5 次大規模合併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8 日 18:59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的銀河系包含了 1,000~4,000 億顆恆星,但這並非天生,而是透過後天不斷合併才得以壯大。在過去 120 億年中,銀河系至少發生過 12 次碰撞,而前 2 年有研究指出,銀河系是在約 80 億年前與香腸星系碰撞後改變結構,但最新一篇研究表示,真正改變銀河系的史上最大碰撞對象,來自更久以前的 Kraken 星系。 繼續閱讀..
確認檢測到銀河系內第一個快速電波爆發!起源也證實磁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05 日 14:0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不到 1 秒時間就可以爆出超過 5 億個太陽能量的高能宇宙現象「快速電波爆發」,在搜索了十多年後,天文學家不只首度確認在銀河系內發現訊號,還終於抓到它們的爆發起源,肇事者果然就是磁星。 繼續閱讀..
麥哲倫星流質量超乎模型預測 10 倍,新假設釐清原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0 日 16: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數十億年前開始,大、小麥哲倫星雲開始繞著銀河系運轉,並在銀河系潮汐力作用下拉出一條巨大的氣體流結構,稱為麥哲倫星流。但時至今日,這條星流變得越來越龐大,已超過太陽質量 10 億倍,讓天文學家極其茫然。現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團隊發現,這條星流本身可能是星雲外圍的「暈」,充當著繭發揮保護作用,避免麥哲倫雲核心直接受銀河系影響。 繼續閱讀..
望遠鏡捕捉超新星爆炸衝擊波邊緣景象,如一片薄紗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31 日 13:5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超新星爆炸波的邊緣,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眼中看起來就像一片披在宇宙中的輕薄面紗。NASA 表示,被爆炸衝擊波彈出的物質與低密度星際物質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圖中所見面紗狀結構。 繼續閱讀..
一輩子漂泊在黑暗,銀河系流浪行星數量可能高達 1,000 億顆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5 日 17:4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地球是顆幸運的行星,不只溫度恰好適合生命繁衍,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行星一起定居在太陽系。但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中,有無數行星從未見過陽光,一輩子都在星際間漂泊,它們被稱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一篇最新研究估計,整個銀河系內可能有高達 1,000 億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行星,幾乎要追上銀河系內恆星數量。 繼續閱讀..
120 億光年外,發現早期宇宙最像銀河系的年輕星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7 日 16:52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一直夢想著能在早期宇宙發現構造類似現代星系的年輕星系,然而當最近真的找到了,卻又訝異於該星系太過早熟──距離我們 120 億光年遠,也就是說這個星系在宇宙 14 億歲(根據最新估算,當今宇宙年齡為 134 億歲)時就發展出成熟結構。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首次利用無線電波段測量天體,發現系外行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系外行星,質量比土星略大,繞著一顆接近主序星質量下限的恆星,距離地球僅 35 光年。發現系外行星已不是新聞,也看過像恆星大小的系外行星,真正的新聞是觀測方法。這是首次利用無線電波望遠鏡追蹤恆星在銀河系運動,確定恆星受系外行星引力影響造成擺動,進而發現行星存在,這種方法稱為天體測量法,過去曾經使用,但處於可見光波段。 繼續閱讀..
歐洲南方天文台望遠鏡捕捉到令人驚歎的太空蝴蝶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05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edit |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望遠鏡拍攝到了銀河系中一個壯觀的蝴蝶狀氣泡照片。 繼續閱讀..
銀河系邊緣發現古老恆星墓地,實際上是球狀星團殘骸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30 日 18:1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球狀星團是宇宙中最神祕的系統之一,通常在直徑十幾光年範圍內擠了高達 10 萬顆恆星,且大多數恆星年齡與宇宙一樣老。最近,科學家在銀河系邊緣發現一條被引力切碎的古老球狀星團殘餘物,它們見證了銀河系這數十億年來的成長。 繼續閱讀..
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科學家發現超巨大新宇宙纖維結構「南極長城」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4 日 19:5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天文學家很早就注意到星系在宇宙中並非隨機分布,仔細一瞧,會發現它們其實相互連接,就像纖維一樣形成「宇宙網」。最近,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中一個新的超巨大纖維結構,橫跨長達 13.7 億光年、被命名為南極長城,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 繼續閱讀..
銀河系中心紅光異常往地球方向移動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0 日 10:1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所謂觀人易識己難,和其他遙遠星系相比,我們自己銀河系的中心可能還比較神祕。一篇新研究統整了長達 20 年的觀測數據,弄清楚銀河系中心究竟充斥多少能量,也許有一天能追蹤出所有輻射的源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