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增強大腦兩區域,專家:閱讀技能弱化影響整個社會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4 年 12 月 17 日 11:09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 edit 人類的大腦會持續發育直至 25 歲,但青少年時期是發育最成熟的階段,因此從兒童到青少年這個短短的幾年,是鍛鍊腦力的最佳時刻。科學家發現,擅長閱讀的人,大腦在理解外界訊息的區域結構發育的更好,同時擔憂不閱讀的習慣會對整個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繼續閱讀..
暖化改變大腦神經系統,國際科學家呼籲盡快研究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15 日 11:41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edit 野火、熱浪、洪水、乾旱、空污,氣候變遷災難性影響還不只這些,最近一組國際科學家團隊認為,極端天氣事件和空氣污染在內的環境因素可能會明顯改變大腦結構和認知能力。 繼續閱讀..
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長期二型糖尿病患者腦部結構會改變 作者 Alan Chen|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5 日 7: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近期在《臨床與轉譯神經醫學年刊》中發表研究指出,透過觀測長期罹患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結果後發現,這些患者的腦部結構出現變化,因此研究團隊呼籲糖尿病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辦公室採光不足,恐導致員工記憶力喪失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20 日 17:2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職場 | edit 一天上班至少 8 小時,在腦力等於競爭力的時代下,好的環境更能激發創意,促進溝通合作,因此現在人比以往更重視工作空間,使得企業不只要重視門面,辦公室內部空間設計現在已成為吸引人才的條件之一。事實上科學證明辦公室空間的確很重要,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在光照不足的環境工作會降低記憶力。 繼續閱讀..
孤單成流行病,科學家實驗治療寂寞藥物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22 日 16:31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人類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成為需要社會聯繫的生物,就像人類需要食物和水一樣,但隨著技術進步與社會變遷,使得寂寞變成一種流行病。由於寂寞引起的健康問題愈來愈普遍,科學家開始尋找治療寂寞的藥方。 繼續閱讀..
壓力不只傷害人類大腦,科學家稱壓力會降低蜜蜂的工作效率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20 日 14:2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edit 我們會形容一個忙得暈頭轉向的人像蜜蜂一樣不停的工作,因為蜜蜂每天要在外面抵抗風吹雨打、掠食者的攻擊,飛行很長的距離,為了採集足夠的花蜜和花粉。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正如慢性壓力影響人類的智力一樣,蜜蜂緊張的覓食活動會改變大腦中特定神經元之間的連通性,降低蜜蜂解決問題的能力。 繼續閱讀..
獨生子女就是不一樣?研究顯示大腦結構有差異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3 日 11:0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現代人經濟壓力沉重加上重視生活品質,只生一胎已經是大多數家庭的選擇,父母可以保有多一點時間與資源,孩子也可以得到最多關注與栽培,但許多長輩或過來人都認為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姊妹,容易缺乏終生受用的社交技能。其實在長年一胎化政策的中國早已對獨生子女有一些科學理解,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構造確實不太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