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上任後首要施政方向之一,即是大力推動核電重啟與新型核能發展。她視此為降低能源進口支出、抑制電價與通膨的核心策略。 繼續閱讀..
日新首相強推核電復興,盼壓通膨、減少燃料依賴 |
| 作者 蘇 子芸|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3 日 16:00 | 分類 核能 , 科技政策 , 能源科技 |
NASA 加速月球核反應爐計畫,對抗中俄聯合陣線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06 日 12:30 | 分類 核能 , 航太科技 | edit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計劃 2030 年前於月球建造一座至少 100 千瓦的核反應爐,以應付中國和俄羅斯競爭。美國運輸部長兼 NASA 代理署長肖恩·達菲(Sean Duffy)7 月底要求 30 天內指派專人負責,60 天內公開徵求核反應爐提案,這視為「第二次太空競賽」關鍵,確保美國於月球探索領先。 繼續閱讀..
賴總統開啟第四代核能論戰,台灣 2040 年前有機會商轉嗎? |
| 作者 Dindo L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17 日 9:45 | 分類 核能 , 淨零減碳 , 能源科技 | edit |
「只要確定更安全、廢料更少,政府就不排除先進核能。」總統賴清德 5 月 7 日接受《財訊》專訪時拋出這句話,為台灣能源政策投下一顆震撼彈,象徵歷經「非核家園」十餘年的路線後,國家層級首度公開點名「第四代核電」可能成為電網下一階段選項。核三廠二號機運轉執照將在 5 月 17 日走入歷史,經濟部預估屆時火力發電占比將達 84%。這組數字讓外界意識到,綠能布建與燃氣機組尚未完全到位前,先進核能討論並非紙上談兵,而是攸關電價、減碳與產業競爭力的現實抉擇。
核能復興的訊號?完工後 Vogtle 將成美國最大單一電廠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18 日 8: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核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比預計晚了 7 年、還超支 140 億美元以上的核電,即將完工,當 Vogtle 3、4 號機落成,該核電廠也會變成美國最大的單一電廠,發電量足以供電 100 萬戶家庭。
廢料再利用、朝零污染邁進,核能技術改頭換面再出發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2 日 17:04 | 分類 會員專區 , 核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能源技術與日俱進,科學家無不希望能研發出效率高、污染低的發電技術,最後商業化為人們帶來乾淨可靠的電力。以核能來說,努力目標也離不開推出核廢料少、安全性更高的設備,就像是可用核廢料來發電的第四代核分裂技術,又或是在地球上打造可媲美太陽的核融合能量場,縱使上述技術距離商業化都還有些距離,但他們前行速度並不慢。
美國通過小型核反應爐初階審核,加速民用核能進展 |
| 作者 EnergyTrend|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08 日 14: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核能 , 能源科技 | edit |
小型核反應爐(SMR)開發目的為取代舊有單一或多個大型反應爐,更小與靈活的模組化設計可將反應爐裝置在偏遠地區或船隻上。設置過程也較簡易與快速,可在工廠快速組裝,並直接運送到現場裝置。而近日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已放行英商 NuScale Power 小型核反應爐申請第一階段審核,為民用核電廠開闢道路。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