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特斯拉的心臟,超級工廠大公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03 日 11:04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 電池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直擊特斯拉的心臟,超級工廠大公開


如果要問特斯拉(Tesla)的未來在哪裡,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沙漠裡的這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無疑是關鍵。而這個掌握了特斯拉未來的超級工廠,7 月 29 日首度邀請特斯拉 VIP 車主參與開幕活動。其中,台灣首位特斯拉車主,同時也是電動車技術公司行競科技創辦人暨台灣松下電器董事長洪裕鈞,便是台灣極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有機會入內的一員。這次在他的協助下,《數位時代》要為讀者揭開超級工廠的神秘面紗。

超級工廠是由特斯拉和 Panasonic 合資 50 億美元共同打造的電池工廠,預計當工廠全部完工後,這將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築物,面積約當 107 座美式足球場,預計每年可以生產 150GW 的鋰電池,供 150 萬輛 Model 3 使用。而目前,特斯拉已經完成 14% 的建設,並開始正式生產。

數位時代配圖

▲ 在沙塵滿天的公路上,前方不遠處就是超級工廠。(Source:洪裕鈞)

29 日這天,沙塵滿天的公路上,一台又一台特斯拉朝向超級工廠的所在地駛去,途中,一整排特斯拉汽車在超級充電站充電的場景,讓洪裕鈞印象深刻。在等待過程中,他也遇見了新加坡和荷蘭的首位車主等多位車友,大家用車身號碼相認,有如一場大型車友會。

數位時代配圖

▲ 洪裕鈞是台灣極少數獲邀進入超級工廠參觀的人。畫面中被黑色圈起來的地方,就是目前完工的區域。(Source:何佩珊)

來到超級工廠,特斯拉的人員開始帶領這些 VIP 貴賓們分批參觀。一路上,先是看到 Panasonic 負責的電池原料生產部分,然後才進入特斯拉負責的,包括電池組裝、測試等工作,一直到出貨。

數位時代配圖

數位時代配圖

數位時代配圖

數位時代配圖

數位時代配圖

▲ Panasonic 負責生產前段約三分之一的工作,後半段則由特斯拉負責。(Source:洪裕鈞)

洪裕鈞表示,Model 3 雖然還沒進入量產,但現場已經開始生產特斯拉的家用電池組 Powerwall。同時他也發現,整個生產流程已經高度自動化,對人力的需求非常低。

目前整個工廠的建設進度雖然只完成 14%,但走完一整個流程,也約莫需要花費 90 分鐘的時間,「而且這是在沒有看得很細的狀況下。」洪裕鈞說。

數位時代配圖

▲ 除了機器手臂,也有搬運機器人,遇到障礙物時,還會說:「Excuse me」。(Source:洪裕鈞)

另外他指出,這個工廠給人的感覺其實和特斯拉位於費里蒙(Fremont)的車廠很像,不論是建築的結構設計,還是明亮、乾淨的空間,都很類似。「這裡不像以前舊式工廠那樣,黑暗、有油污、聲音很大。」他說:「這裡很安靜。」

數位時代配圖

▲ 超級工廠目前還沒開始生產 Model 3,但當天現場還是有車體的展示。(Source:洪裕鈞)

但有一點不同的是,過去特斯拉開放車主參觀費里蒙車廠,對於照片拍攝有嚴格管制,但這次在超級工廠,特斯拉的態度卻非常開放,甚至連核心的電池組也大方展示給大家看。

數位時代配圖

▲ 超級工廠肩負的重大任務,就是生產這些電池。(Source:洪裕鈞)

而在結束參觀行程後,特斯拉執行長艾隆‧馬斯克(Elon Musk)和特斯拉技術長 JB Straubel 在晚間 9 點現身在舞台上,開始一場 40 分鐘的演講。

數位時代配圖

▲ 晚上 9 點,馬斯克和技術長 JB 一起上台。(Source:洪裕鈞)

馬斯克談話的時間佔了大多數,他談超級工廠的角色、談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共享等未來願景,不談太多的技術。而當中有一段讓洪裕鈞印象深刻的是,馬斯克一次又一次提到,「這是一個生產機器的機器(指超級工廠)。」

數位時代配圖

▲ 馬斯克不只一次提到,這是一個生產機器的機器。(Source:洪裕鈞)

可以說,馬斯克在建造這座超級工廠時,其實不只是把它看成一座工廠,而是視為一個全新的「產品」。現在他正在做的,就是重新設計工廠製造流程,將每一個角落都設法做到最佳化。

特斯拉前資深供應商開發工程師,現任行競科技技術長的齊塔克(Azizi Tucker)認為,這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因為過去的特斯拉只專注在車的設計上,但經過先前幾款產品的出貨經驗,現在的特斯拉更專注在工廠端。

數位時代配圖

▲ 超級工廠目前只完成 14%,外面仍在持續施工。(Source:洪裕鈞)

「很值得。」洪裕鈞表示,經過這次超級工廠的參訪,他更能理解馬斯克那些被視為瘋狂、不合理的所有舉動。「如果你已經看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那(特斯拉正在做的)所有事都是合理的。」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Te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