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終極形態現身,瑞典 Einride 自駕電動卡車能成功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22 日 12:00 | 分類 交通運輸 , 自駕車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卡車終極形態現身,瑞典 Einride 自駕電動卡車能成功嗎?


說起瑞典這個國家,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IKEA。瑞典設計確實有一套,Volvo 的雷神之鎚頭燈等設計元素也成為汽車業的經典。現在,瑞典設計師又開始定義未來了。自動駕駛卡車新創公司 Einride 上週在古德伍德速度節(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推出第 2 款原型車 T-log,與第一款產品一樣,T-log 也是超級吸睛的大傢伙。

卡車終極形態?

既然要講未來卡車,那就先從 Einride 公司首款產品 T-pod 說起。這輛卡車採用顛覆性設計,不但沒有方向盤和油門、踏板,激進的 Einride 甚至直接取消擋風玻璃和駕駛座,整台車就像架在輪子上的大貨櫃。

▲ T-pod。

T-pod 也順應潮流做成純電動,沒了駕駛座的車身比一般大貨車短了不少,僅 23 英尺(約 7 公尺)長。Einride 的資料顯示,T-pod 滿載重量為 20 噸(想想一堆電池,說明這輛車載重能力一般),除了全自動駕駛,還能由人類作業員遠端操控。

Einride 的野心可不小,準備 2020 年推出一套完整的交通運輸系統,包含 200 輛 T-pod 和配套充電設施。一旦投入使用,這套系統一年能運輸 200 萬個標準棧板的貨物。

與 T-pod 類似,T-log 也是一台電動自駕卡車,T-pod 那些顛覆性元素一個都沒少。不過,T-log 看起來更狂野,是專為巨型伐木場而生。效能方面,T-log 比前一代強不少,一次能拉 15 噸貨物。

▲ T-log。

不過,這樣的介紹也讓人起疑,這傢伙不是沒有駕駛座嗎?現在自動駕駛在沒有任何標線和指示牌的林場吃得開嗎?各種泥土和砂礫可不是鬧著玩的。

眾所周知,即使是被各種感測器、地圖資料和深度學習技術武裝滿身,自駕車的活動範圍也受到一定限制,可預測的環境才是歸宿。

不過,對 Einride 來說這個定律並不適用。自動駕駛系統方面,這家新創公司使用輝達的自駕軟體,目標是 Level 4;至於遠端操控技術,則選擇 Phantom Auto 方案。有了這項技術,遇見複雜的越野環境就方便多了。

Einride 表示,T-log 搭載的 300kWh 電池充滿電能行駛 120 英里(約 193 公里)。未來兩年還會不斷改進,2020 年正式上路後可能長得更科幻。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伐木業是重點,整個交通量 20% 都與伐木業有關,而電動車能大幅減少碳排放。」Einride CEO Robert Falck 說,「我們想證明電動車也能承受最艱苦的工」作。

隨著各國排放政策收緊,電動卡車的時代確實不遠了。Elon Musk 就曾表示,如果要跑 100 英里的短途運輸,特斯拉 Semi 卡車每英里營運成本才 1.26 美元,而傳統柴油卡車就要 1.51 美元。西門子已開始在德國、瑞典和洛杉磯港試用電動卡車,不過驅動這些車的不是車載電池,而是上方的電線。除此之外,卡車市場還有一家名為 Nikola One 的公司,不過用的是氫燃料電池,無需受充電時間長的困擾。

關於自駕卡車發展的爭論

雖然自駕卡車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大發展時期,但想真正落地,恐怕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一直以來,科技巨頭和風投機構都對自駕卡車信心十足。在他們眼中,最多 10 年,自駕卡車就會成為人人熟悉的產品,這巨變將為運輸業省下 3,000 億美元成本。

反對的聲音卻更猛烈。

但卡車司機和分析師很淡定,他們認為自駕卡車只是海市蜃樓。

物流巨頭 Zipline Logistics 創始人 Andrew Lynch 就表示:「我認為自駕卡車技術離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現在說準備好都有些過於樂觀。」交通分析公司 Broughton Capital 也相信,自駕卡車未來 5 年甚至連高速公路都統治不了。

除了技術限制,自駕卡車還得過法律這關,如果出了事故如何劃分責任,又由誰來賠償呢?

而且,大量卡車司機丟掉工作也有可能造成社會動盪。拿美國來說,有 440 萬個工作崗位都與駕駛有關,其中卡車司機就占了 250 萬個。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Einrid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