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 進入中國,會是另一個 Uber 故事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02 日 21:50 | 分類 Apple , Google , 中國觀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Waymo 進入中國,會是另一個 Uber 故事嗎?


深耕自動駕駛 年後,Waymo 終於在全球最複雜的交通場景──中國,有動作了。

月 25 日,Waymo 在上海成立自動駕駛公司,然而成立自動駕駛公司只是相對簡單的一步,如何將技術力量轉化為商業思維,將是 Waymo 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儘管 Google 稱 Google 從未離開中國,但不可否認的是 Google 在中國市場規模並不如海外市場大。

Waymo 如何在中國講好自動駕駛營運的故事,也是市場關心的事。

Waymo 本土化的成數

隨著 Waymo 在鳳凰城聯合沃爾瑪等 5 家公司推出接送服務,市場紛紛猜測 Waymo 進入中國的方式是否以自動駕駛營運展開。

中國路況之複雜、人流車流量之巨大、交通道路之雜亂、司機行車習慣之不同,這些都是 Waymo 需要克服的中美差異。

儘管 Waymo 沒有像 Cruise 公布在城市路況的路測影片,不代表 Waymo 在公用道路也沒有積累。根據 2017 年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的「脫離報告」(Disengagement Reprot)顯示,2016 年 12 月到 2017 年 11 月測試期間,Waymo 在加州公用道路的總測試里程達 352,545 英里。

另外,Waymo 還有一個祕密武器「Carcraft」Waymo 利用 Carcraft 最多一天能跑 800 萬英里。到目前為止,Waymo 利用這套系統積累了 500 萬億英里里程。一組資料是,Carcraft 每天在 Google 資料中心工作 24 小時。模擬車隊有 25,000 輛測試車。整個 2016 年,Waymo 總共在虛擬世界行駛了 25 億英里,相較於在公用道路測試的 300 萬英里,超出幾個量級。

除了路測資料累積,Carcraft 可將真實路況改頭換面,甚至將多種情況疊加,以創造各種極端情況。Carcraft 模擬後得到的資料又可回饋現實世界的測試車,這樣自駕車就會越來越強大。有了技術積累,相信 Waymo 技術層面克服中國的特殊路況,並不是件困難的事。

Waymo 也是最早進行自駕計程車的公司之一。雖然 Waymo 的自駕叫車業務今年底才會正式在鳳凰城落地,但過去一年多這項服務其實已在「試執行」了。Waymo Early Rider 早鳥計畫已有 400 多名體驗乘客,這些人只需透過 Waymo 的叫車應用軟體,就能免費乘坐自駕車往返學校、購物中心、健身房或其他服務範圍內的地點。今年底正式上線後,就會對大眾開放,不過就不是免費了。

除了自駕計程車,未來 Waymo 還會在物流、公共交通和個人自駕車三大領域開枝散葉。

月 10 日,Waymo 表示,將在亞特蘭大啟動自駕卡車試點計畫,為 Google 多個資料中心運輸貨物。Waymo 這項自動駕駛協定與 Google 物流團隊合作,透過 Google 物流網路各分散式資料中心和港口來回行駛,並與 Google 物流部門的送貨和運貨作業結合。

這也是 Waymo 在物流領域的試水溫動作之一。月 25 日,Waymo 中國區負責人王敏也在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台發表會亮相,並向觀眾介紹:Waymo 是一家自動技術公司,Waymo 的使命是確保人們安全出門,物品便捷到達。Waymo 以自動配送車的角度進入也是一條可落地的路徑。

中國的對手

當下中國所有聚焦 L4 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無論 Pony.aiRoadstar.ai 還是景馳科技,都聚焦「Robotaxi-service」賽道。中國出遊市場有夠大想像空間,因此大家都聚焦出遊服務。這些 L4 級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著力構建自己的自駕車隊,也逐漸開始試營運。

除了直接自建車隊,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攜手出遊服務商。月 29 日,百度與神州優車達成戰略合作。自動駕駛方面,雙方將探索 10 萬輛級自駕車隊的商業化營運,推動自動駕駛朝量產和營運落地過渡,加速「自動駕駛+共享出遊」商業化應用。

如果按照此合作套路,事實上 Google 老對手蘋果更有優勢。2016 年,蘋果以戰略投資向滴滴投資 10 億美元。下文詳細敘述蘋果自動駕駛方面的積累。

中國最大出遊服務商滴滴,也同樣看見自動駕駛的前景。自動駕駛時代到來,將大大降低司機對出遊服務鏈的依賴;此外也將大大降低成本。擁有自駕車隊也將構築自己的核心壁壘。

2017 年 10 月 28 日,李開復在未來論壇智慧交通 2.0 圓桌會議曾說,Uber 和滴滴需要做成 L4L5 自動駕駛,把司機成本降下去才能獲利。所以這類公司有很大的經濟動力把自動駕駛做好,可說是「背水一戰」。今年 月 26 日,滴滴於北京公司本部,宣布成立 AI 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增加人工智慧前瞻性基礎研究,加快推動全球智慧交通前線技術發展。

滴滴有足夠動力備戰自動駕駛,今年 月滴滴聯合 31 家企業成立「洪流聯盟」,意欲成為全球智慧交通技術的引領者。目前,滴滴無人駕駛、智慧交通領域都有投入,未來交通將線上化、智慧化。

上述都是 Waymo 要面對的勁敵。

潛在追趕者:蘋果

除了中國本土公司,Waymo 進入中國還潛藏著另一個競爭對手──蘋果。

事實上,蘋果是自動駕駛的黑馬。近半年來,蘋果在自動駕駛表現頗有彎道超車的態勢。今年初,蘋果由最初 輛測試車增加至 27 輛,兩個月後,變成 45 輛月迅速增至 55 輛,已經超過 Waymo,成為僅次通用 Cruise 的加州第二大自動駕駛車隊。

此外,蘋果還挖角彌補技術短處,特斯拉就是蘋果挖角重災區,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主管特斯拉 Model 3 研發的 Doug Field 從特斯拉離職回歸蘋果。馬斯克甚至公開說:「蘋果」就是特斯拉的墳墓。

2017 年底至今,蘋果已從特斯拉招募許多員工,涵蓋製造、安全、軟體、供應鏈等領域專家。LinkedIn 資料顯示,蘋果至少從特斯拉挖走 46 名員工,工程專家占 人。

不僅如此,徵才方面,蘋果對特斯拉的關注度極高,新浪科技報導顯示,蘋果從特斯拉招到的員工還包括 AutopilotQA、傳動系統、機械設計、韌體等領域工程師。特斯拉員工對蘋果似乎也非常有好感,有員工甚至直接從特斯拉跳槽去蘋果。

分析師郭明錤稱,蘋果技術在汽車工業能和其他競品做差異化打法。隨著蘋果進入汽車金融市場,蘋果服務業務規模將顯著增長,和目前消費電子領域的對手、汽車領域的潛在對手相比,蘋果能在軟硬體、服務整合做得更好。

2017 年,蘋果獲得加州測試自駕車牌照,自動駕駛原型車也已曝光;去年 11 月,蘋果的自動駕駛研究論文首次於線上論文平台 arXiv 公開,引發諸多解讀。

蘋果還有一重要優勢:滴滴。2016 年 月 13 日,蘋果 10 億美元投資滴滴,且是以戰略投資名義。

目前滴滴無論車輛、資料處理能力、技術儲備能力、與政府溝通,都是 Waymo 沒有的優勢。了解中國用戶的心理層面,蘋果似乎技高一籌。

因此,Waymo 進入中國除了本土競爭對手,蘋果也是潛藏的勁敵。目前 Waymo 在中國各城市考查,無論如何,Waymo 以什麼場景切入中國市場,尚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Waym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