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造車的工藝碰上新科技,全球電動車版圖將大挪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9 月 20 日 8:00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當造車的工藝碰上新科技,全球電動車版圖將大挪移?


奧迪(Audi)這次推出首台量產的電動車 e-tron,對市場來說有個截然不同的意義。雖然特斯拉(Tesla)在電動車、充電服務布局都有一段時間了,不過特斯拉畢竟是從「科技公司」角度造車,科技創新走得很前面,不過車子本身工藝就受到批評。

奧迪自 1909 年建廠以來,擁有百餘年歷史,旗下更有奧迪、藍寶堅尼(Lamborghini)、杜卡迪(Ducati)三大品牌,綜合豪華汽車、跑車、重機的 Know-how,本身造車工藝具有深厚底蘊。

奧迪 2017 年全球營業額達 601 億歐元、全球員工超過 9 萬人,近年全力投入新產品和永續科技的精進和研發,提出「2025 品牌戰略」,目標是要在 2025 年前推出 20 多款電動車,目標打造 80 萬台新能源車款。

因此,當德系車商也開始投入電動車市場,且進入量產階段時,領導混亂、生產線問題一堆的特斯拉,勢必將在 2019 年面臨很大的衝擊,傳統車廠如何面對新科技挑戰,或許奧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怕競爭者環伺,奧迪:大家開過就知道差異了

「電動車世代將到來,我們每個系列都會全力發展。」之所以選擇 SUV (運動型休旅車)車型的 e-Tron 為電動車量產先鋒,奧迪產品行銷負責人 Fermin Soneira Santos 告訴採訪團隊,這是因為美國、中國的休旅車市場正在持續成長。

從數字來看,奧迪目前 SUV 全球市占率達 37%,在美國更高達 53%,為了吃下這塊大餅,才會在電動車布局優先以 SUV 車型量產,「e-Tron 只是開端」,Fermin Soneira Santos 自信地說。

除了歐洲、美國兩大市場,不能忽略的當然就是中國,這幾年中國在電動車領域大量投資,政府更是透過政策強力扶植,最近中國品牌蔚來汽車(NIO)也才剛在美國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蔚來汽車旗下的 ES8 純電動 SUV 已是一款量產產品,截至今年 8 月 31 日,ES8 共生產 2,399 台、交付 1,602 台,還有 1 萬 4,376 台訂單等待交付,不過蔚來汽車目前只在中國境內銷售,沒有外銷,因此暫時還看不出對其他市場的影響。

▲ 從數字來看,奧迪目前 SUV 全球市占率達 37%,在美國更高達 53%,為了吃下這塊大餅,才會在電動車布局優先以 SUV 車型量產。

談起「2025 品牌戰略」Fermin Soneira Santos 說:「中國絕對是我們重要的市場,未來也不排除在中國生產。」面對市場先行者或中國品牌的環伺,奧迪並不感到畏懼,「因為我們有多年製造豪華車的經驗,大家開過就知道差異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明瞭。

早早布局新能源,純電動超跑 PB 18 有奧迪的賽車基因

事實上,奧迪在替代能源的發展走得算早,1997 年首部量產的混合動力(Hybrid)車款 A4 Avant e-Tron 就已經問世;2009 年當許多車廠還只是談電動車概念的時候,奧迪就以旗艦超跑 R8 為原型,打造出純電超跑 R8 e-Tron 。

今年除了剛剛揭露的 e-Tron ,今年 8 月在美國加州濱海城市蒙特雷的圓石灘車展,奧迪發表了純電動概念超跑 Audi PB 18 e-Tron 。這款車最大的特色,是駕駛座椅子可移到中間,創造出跑車的駕駛體驗。奧迪北美總裁 Filip Brabec 就說:「中置座椅的設計,能讓人在行駛時更有上賽道的感覺,PB 18 展現出奧迪骨子裡的賽車基因。」

▲ 奧迪這次也特別在 The Charge 會場展示 PB 18 e-Tron 模型車,想要親自駕馭它上路,恐怕還需要再等等。

這樣特殊的設計,靠的是「drive by wire」系統,車輛以電腦來控制方向、油門和煞車,而非透過機械組件,內建 95kWh 電池可行駛大約 500 公里,配有 15 分鐘控充技術,最酷的是 PB 18 還能透過地墊無線充電,比較可惜的是目前這還只是概念車,奧迪這次也特別在 The Charge 會場展示 PB 18 e-Tron 模型車,想要親自駕馭它上路,恐怕還需要再等等。

▲ 奧迪北美總裁 Filip Brabec 就說:「中置座椅的設計,能讓人在行駛時更有一種上賽道的感覺,PB 18 展現出奧迪骨子裡的賽車基因。」

針對不同市場,提出多元充電方案

這次 e-Tron 主打的是具備 150kW 功率 30 分鐘的快充技術,最大續航力可達到 400 公里以上,無論車子設計多漂亮,充電的解決方案依舊是電動車的最核心根本。

因此奧迪在 2017 年底,與福斯集團、賓士、BMW、福特、保時捷,合資成立一家能源公司「IONITY」,目標是在全歐洲打造統一規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

今年起,已在德國、奧地利與挪威設立 20 個快速充電站,目標是 2020 年前打造覆蓋歐洲主要交通幹線的 400 座快速充電站;更在歐洲推出「 e-Tron 充電服務」( e-Tron Charging Service),只需要一張卡片,就能在歐洲 72,000 個充電點充電。

▲ 能源公司「IONITY」,目標是在全歐洲打造統一規格的電動汽車充電網,今年起,已經在德國、奧地利與挪威設立 20 個快速充電站。

「充電選擇對客戶來說很重要」,奧迪充電技術負責人 Johannes Eckstein 認為,必須要提供車主多元充電解決方案,除了歐洲有「IONITY」,美國市場未來也會推「Electrify America」服務,預計到了 2019 年全美會有 484 個充電站,e-Tron 發表會也宣布將與電商巨頭亞馬遜合作,提供家庭充電安裝服務,還能透過手機 App「my Audi」隨時查看用電狀況與帳單金額,能依照旅行計算所需電量,預先找出沿途可充電的地方,讓充電的軟硬體服務都能最大程度透明化,免去車主的焦慮與擔心。

電動車未來的台灣困境

至於台灣,目前政府的首要選項是力推電動機車,以台北市來說已可看到許多電池交換站,然而電動車的電力補給跟電動機車完全不同。

首先,電動車充電不像加油可 5 分鐘內搞定,通常再快充也要半小時,因此在充電樁附近必須設置可讓車主休息的咖啡廳等配套設施,降低充電時的體驗摩擦;另外,電動車也不像機車可直接交換電池,無論充電樁、充電站的設置都需要經過民間與政府通力合作,沒有任何一種充電解決方案適用所有市場,因此台灣未來還需取得各界共識,設計出最適合台灣的充電解決方案。

▲ 不過台灣由於充電基礎建設非常薄弱,e-Tron 引進台灣的時間仍充滿變數。

隨著 e-Tron 發表,也暗示各地區的電動車市場將進入新時代,台灣由於充電基礎建設非常薄弱,e-Tron 引進台灣的時間仍充滿變數。台灣奧迪透露,為了加深未來電動車產品在台灣市場的布局,已和一家電子公司合作充電解決方案,詳細資訊預計今年底會陸續揭露。

這些軟硬體設備或許還是其次,電動車發展最大的關鍵是「電從哪裡來」。試想,當所有人晚上回到家中,都在差不多的時間替車子充電時,我們的供電系統是不是負荷得了?以台灣目前缺電的情況來看,或許優先解決能源問題才更實際。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Aud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