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綠電已是生產要素,產業界無法再等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4 日 10:20 | 分類 市場動態 , 核能 , 能源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經濟部:綠電已是生產要素,產業界無法再等


針對 11 月 13 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偕同馬前總統召開能源政策記者會一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從今年 8 月至今,無論是韓國瑜或是其競選的國政顧問團所提的能源議題都是「老調重彈」,說穿了就「講到核能就無所不能、談到綠能就萬萬不能」;針對韓國瑜一直提到「綠能發展要再等等」,經濟部表示,綠電已是生產要素,台灣廠商為了維持國際供應鏈角色都急需綠電,產業界無法再等待保守的綠電政策。

經濟部表示,針對韓國瑜國政顧問團對能源政策內容諸多的錯誤,經濟部已多次對外澄清,例如今年 10 月 22 日「遺憾陳前總統、呂前副總統因能源假消息受騙」、10 月 13 日「台灣不缺電是事實,但韓市長缺少稱職的能源顧問」、10 月 8 日「每戶電費不會多 3 萬,陳立誠又製造假訊息」、8 月 22 日「韓市長的能源政見,顯然所託非人」;對於國政顧問團提到能源議題總是為了鋪陳核電使用,卻忽視再生能源發展的國際趨勢,經濟部表示難以理解。

曾文生表示,在蘋果、Google 等要求下,綠電已經成為產業越來越重視的生產要素,若不趁早發展,將來企業將買不到綠電,無法配合國際供應鏈急需綠電,將嚴重影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綠能發展韓市長可以等,但產業界已無法再等。」

對於記者會中杜前副院長提到國民黨時期綠電發展比現在好,經濟部也攤開數據說明,實際上蔡政府執政短短 3 年期間(2016~2018),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 1,916.8MW,超過馬政府執政 8 年(2008~2015)總增加量(1,510.6MW),平均每年增加 638.9MW,為馬政府(188.8MW)的3.4倍;即使從再生能源發電量來看,蔡政府執政 3 年增加 21.4 億度,已經接近馬政府執政 8 年成果(21.8 億度),平均每年增加 7.1 億度,為馬政府(2.7 億度)2.6 倍。

對於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提到日本重啟核電,經濟部表示,日本重啟核電也遇到許多困難,日本 60 部核電機組僅有 9 部恢復商業運轉,宣布廢爐之核電機組共有 24 部,為何國政顧問團總是不向大眾說明,廢止的遠比恢復得多,且日本重啟核電政策也受到民意及部分地方政府的反對。台灣的核電政策,就是讓既有核電廠運轉到使用執照到期,沒有提前除役核電機組,是讓「2025 核電退伍」。

對於杜紫軍提到的 Deep Isolation 核廢料處理技術,經濟部表示,對於任何技術都保持開放、接觸的態度,但針對這個尚未有商業應用的處理技術,經濟部反問,確定要用它來解決核廢料處理問題嗎?而對於會中提到的核廢料再處理技術,先前經濟部也曾對外說明,即使將用過燃料棒運至國外再處理,還是有核廢料須運回,仍然須面對最終處置場的問題。

經濟部最後強調,針對國政顧問團提到電價部分,蔡總統發言時間為 2015 年,當時的平均電價將近 3 元 / 度,故在此時空背景下,蔡總統說電價不會大幅上漲應為合理估計,當時預估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持續下降已經實現,政府亦持續加強推動節能,民眾用電的支出應不致於大幅增加。另外對於燃煤電廠的空污問題本部一直積極進行改善,但電力業並非造成空污的主要原因,要解決空污問題需要整體、全面的解決。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