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值站上千億美元大關,德國三大車廠要如何面對與之跟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07 日 8:30 | 分類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 電動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特斯拉市值站上千億美元大關,德國三大車廠要如何面對與之跟進?


特斯拉市值一路狂飆,4 日最新一輪暴漲後,馬斯克都忍不住貼出「大火」表情符號,慶祝千億美元市值。

目前特斯拉市值在汽車業排名第二,僅次豐田,超越福斯。

特斯拉高市值的背後,是 2019 年 Model 3 創造的驚人銷量,全球用戶交車量超過 30 萬,電動車從來沒有賣這麼多。

此外,還有 Model Y 提前交車的好消息。對美國特斯拉車主而言,之前宣布提前到今年夏天開始交車的 Model Y 可能再次加快腳步,提前到 3 月交車。

更「瘋狂」的是,如此接連利多,是在汽車寒冬時期及產能爬坡的前提下贏來的。

正如業界所言,這匹狼,會在全球汽車市場掀起滔天巨浪。

此外,特斯拉一步一步蠶食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市占率,對德國雙 B 一 A 而言殺傷力也最大。

三大廠的自動駕駛初心

汽車終將成為軟體定義的智慧行動終端機,這是汽車產業的核心。

從特斯拉落地,人們意識到未來的汽車將不僅是代步工具和身分象徵,汽車的定義將重塑,成為有輪子的智慧手機。

當然,這過程並不是一日或一年,如果不是跟著馬斯克和其他稱為跨界瘋子的人一起工作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或許還對燃油車念念不忘,但大勢不可逆,當特斯拉和追隨者用一支魔棒徹底改變全球汽車產業時,沒有領悟到核心理念的許多傳統汽車高層,甚至連怎麼失業的可能都無法理解。

雖然改變不會像智慧手機那麼快,但已引起傳統汽車巨頭的重視了。

身為德系汽車三強,奧迪、BMW 、賓士(Mercedes-Benz)在自動駕駛研發一直保持穩健腳步,產品化程序也絲毫沒有放鬆, 紛紛制定了自動駕駛計畫:

  • 奧迪 2021 年將支援城市環境複雜道路狀況的自動駕駛產品推向市場。
  • BMW 2021 年量產具 L3 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
  • 賓士 2021 年後完成城市 L4 自駕車的大規模部署。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讓人憧憬的美麗新世界固然美好,但現在的問題是:

若特斯拉價格跌破 30 萬人民幣,你還考慮買傳統德國汽車三強嗎?

正如馬斯克所說,特斯拉真正的競爭對手,根本不是非特斯拉的電動車,而是每天從各種大工廠像潮水湧出的燃油車。

這是特斯拉的野心,也是雙 B 一 A 面臨問題的關鍵。

在自動駕駛這場變革,特斯拉開啟了連德國汽車三強都恐慌的淘汰賽。

謹慎結盟,合作競爭

三大德系車廠「選擇」站在一起,聯手開發 L3~L4 自動駕駛系統。

2019 年 3 月,戴姆勒和 BMW 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結盟共同研發 L3~L4 高等自動駕駛技術,並計劃 2025 年前雙方合作成果量產落地。聲明表示,無論科技公司還是汽車製造商,都可加入成為合作夥伴。

5 個月後,奧迪宣布加入戴姆勒和 BMW 聯盟,相愛相殺的德系三大豪華品牌將攜手,共攀「自動駕駛」高峰。

在智慧連網、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無論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企都面臨科技巨頭的競爭,因此一批又一批車企被迫合作,目的是分攤關鍵技術的巨額開發成本,增加競爭籌碼。

這也是奧迪「觀望」5 個月後,才於去年法蘭克福車展宣布加入結盟陣營。

之前奧迪一直對結盟缺乏興趣,但汽車業的轉型時期,與夥伴攜手研發進階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等,可分攤高額研發成本,加速取得前瞻技術。如今奧迪加入陣營,對推動三大廠「2025 計畫」將是重要力量。

事實上,三大廠早在智慧化領域砸重金布局,並各自取得 L3 自動駕駛、自動停車等量產應用技術成果。

例如奧迪在全新 A8 等車型應用 L3 自動駕駛。賓士和 BMW 或將分別在 2020 和 2021 年推出搭載 L3 自動駕駛的量產車。但隨著技術提升、研發成本增加及工業性和社會性難題,單憑一家企業之力顯然難以為繼,結盟是必然。

賓士自動駕駛研發部門主管麥克‧哈夫納曾說:「我們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有點像爬山。從山下爬到山頂的起始階段很容易,但當離目標越近,空氣會越稀薄,每走一步都需要更多力量,要克服的困難也就越複雜。」

當然,車企聯盟早不是新鮮的事。

2018 年,本田和通用及旗下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達成合作,計劃開發針對全球市場的可量產自駕車。一年後,通用首款自駕量產車 Origin 問世,是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的「接駁車」。

2019 年 1 月,福斯和福特宣布正式結盟,將執行自動駕駛、智慧出遊等研發,雙方互補互利,各取所需。

放眼全球汽車市場,目前較大的聯盟有三大陣營:福斯與福特聯盟,通用與本田聯盟,BMW 、戴姆勒與奧迪聯盟。

或許,汽車本質改變的同時,競爭格局也在悄然改變。自動駕駛、智慧網聯等前瞻技術,不再是車企單打獨鬥,而是團體聯盟作戰。

但重要的是,競爭下建立合作關係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尤其對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來說。

德系三家自始至終都對市占率你爭我奪,關鍵技術合作,信任將是首要面臨的問題。除此之外,現實情況都是負重前行,既要巨額技術支出,還要保持原來利潤成本。

現實是殘酷的,戴姆勒、奧迪及 BMW 等傳統豪華品牌汽車製造商,也面臨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壓力,其中最大的對手就是特斯拉。

對決特斯拉,傳統車廠的變革之戰

靠著中國,我們見證了特斯拉也可以「快」。但是,特斯拉不只速度,還有「銷量」破關。

在美國 Model 3 成為爆款,2019 年前 11 個月,北美市場 12.8 萬輛,同時期,BMW 2 / 3 / 4 / 5 系銷量為 10.4 萬,賓士 C / CLA / CLS / E 系銷量為 9.5 萬,奧迪 A3 / A4 / A5 / A6 銷量為 7 萬。

最恐怖的是,Model 3 銷量竟然超過三大車廠。

購買 Model 3 的族群,除去一些全新豪華電動車消費群體外,還有從燃油豪華中型車搶來的客戶。

為了更清楚說明影響,美國汽車金融公司 Capital One 做了個研究,並發表報告,稱特斯拉正以前所有未有的速度讓豪華品牌車型貶值,根據他們估算,具體的貶值比率達 30%,Capital One 稱之為「特斯拉效應」。

在歐洲市場,特斯拉已分得一杯羹:Model 3 可與 S60 / V60 並駕齊驅,月銷量超過雙 B 一 A 一半。

此外,特斯拉正在柏林建設工程設計研發中心。

2019 年底,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僅用 10 個月就從無到有,開始量產的中國速度,不但讓德國人驚呼不可思議,甚至還讓馬斯克興奮到亂舞。

如今第 4 座超級工廠在德國政府積極推動下,直接殺進德系車廠老家,實在是頗有挑釁意味的「神操作」。

特斯拉這波「槓舉」會引起絕地反攻嗎?

自動駕駛意味著汽車智慧不斷提高,隨著汽車附加功能屬性增強,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核心價值鏈不斷重構,汽車終將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較量終端機。

特斯拉一開始做車的出發點就是自動駕駛+智慧化,以這類嶄新思維做的車當然更適應時代潮流,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加上這幾年特斯拉發展如火如荼,人們對特斯拉的標籤就是「智慧」,電氣化和智慧化方面都取得絕對領先優勢,長期給傳統豪華品牌帶來不小壓力。

新年一開始,福斯率先拉響 2020 年的警報。

1 月,福斯首席執行長 Herbert Diess 對高層演講時振臂高呼,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福斯的未來在於成為數位技術公司,隨著工業進入數位時代,福斯需要緊急改變,變得更像科技公司。

面對特斯拉步步進逼,這家德國汽車巨頭也承認:傳統汽車的時代結束了,工業留給他們的只有「一次機會」。

戴姆勒首席執行長 Ola Källenius 則表示,無法讓這種事發生,他們正從根本改變汽車業,因此也在改變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面對這次汽車產業智慧化轉型,三大廠不願後知後覺成為「汽車業的 NOKIA」,已意識到特斯拉的強勢和緊迫性。

不過,凡事都有正反兩面。

一方面,傳統豪華車廠的技術積累及優秀口碑都是不可多得的財富,特斯拉暫時無法匹敵。另一方面,如今不只特斯拉,整個汽車業都在開發智慧電動車,資金著重使用在突破技術壁壘,比如自動駕駛。

就算特斯拉有機會成為汽車界的「傳奇」,大家也不要忽視傳統豪華品牌「大象轉身」的能力。所以智慧汽車帝國的創造就在一瞬間,稍不留神,就會像 NOKIA 錯失整座樂園。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Elon Mus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