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謝 佳盛

謝 佳盛

About 謝 佳盛

秉持著自然生態的喜愛,大學就讀昆蟲系,同時輔修園藝系。畢業後曾任職於礦物化石專賣店,一路上從動物到植物,再從植物到礦物。不過,直到去了澳洲才發現,無尾熊與鴨嘴獸並不是遍布於全澳!

最後的野馬在蒙古?誤會大了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0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 生物科技

騎馬在今日被視為一種高尚運動,然而在古代,騎馬卻是為了滿足運輸需求,使之更有效率。你有想過馬匹是何時開始進入人類生活嗎?近期一項取樣橫跨 5,500 年的 DNA 研究分析顯示,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已馴化的家馬(Equus ferus caballus)祖先認知完全錯誤,至於認為現在還有「野馬」生存於世上一事,更是錯得離譜。 繼續閱讀..

蜂鳥求偶大作戰:腦力與體力的對決

作者 |發布日期 2018 年 04 月 21 日 8: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挑選伴侶是生命中的重要課題,人類選擇對象可能有高、富、帥條件,而在自然界,擇偶條件往往著重體格與外貌。動物世界中,雄性要爭取雌性青睞時,經常以各種浮誇吸睛的方式呈現,例如:麋鹿用牠們雄偉的鹿角打鬥,公火雞一邊昂首闊步一邊咯咯叫。然而,對一種分布於中美洲哥斯大黎加的蜂鳥來說,求偶時,聰明的腦袋遠比強壯的肌肉更有競爭力。 繼續閱讀..

葡萄牙外海發現史前怪鯊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12 月 20 日 13:1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趣聞

鯊魚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大白鯊了,牠突出水面的背鰭與佈滿銳利尖牙的血盆大口,在在讓人感到不寒而慄!然而,在整個鯊魚家族中,其實歧異度甚大,比如有世界最大魚類之稱的鯨鯊,雖是溫和的濾食動物,但也是鯊魚家族的成員之一。近期捕獲的奇特鯊魚,有如外星生物的外表,絕對顛覆你對鯊魚的印象,更特別的是,牠還曾經是恐龍的鄰居。 繼續閱讀..

超乎想像,非洲野犬也懂得投票表決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09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科技趣聞 , 自然科學

人類經常自詡為萬物之靈,認為基於許多理由,人類與其他動物截然不同,而其中一項人類最引以自豪的,大概就是起源於古希臘的民主制度,人類藉此發展出高度的文明。至於人們對野生動物的印象,則大多停留在弱肉強食,並以暴力解決一切爭端的原始而野蠻的形象。不過,接下來所談的研究報告,肯定會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繼續閱讀..

美國猶他州發現北美洲最早食用野生馬鈴薯的證據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30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趣聞

說到馬鈴薯,你會想到什麼?是可口的薯餅、酥脆的薯條,還是吃了讓人停不下來的洋芋片呢?你可曾想過,這種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食材,是何時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呢?一般認為:馬鈴薯是發源於 7 千多年前的南美安地斯山脈。然而,位在美國猶他州南部,一座名為艾斯卡蘭特(Escalante)的小鎮,它在科學發展史上原本名不見經傳,但近期一項新的考古研究發現,在這座小鎮中找到的證據,可能改寫馬鈴薯的馴化史。 繼續閱讀..

霸氣不再,暴龍其實跑不動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30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你一定對這個經典的電影橋段印象深刻:兇狠的暴龍(Tyrannosaurus rex,T-rex)張著血盆大口追著受傷坐在車子裡逃命、由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飾演的伊恩·馬爾科姆博士。這是由好萊塢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phen Spielberg)執導的賣座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的名場面。由於暴龍給人殘暴、兇猛又攻擊力十足、善於追殺獵物的鮮明印象,使牠在許多恐龍迷的心中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暴龍真的跑得那麼快嗎? 繼續閱讀..

加拉巴哥鸕鶿為什麼不會飛?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04 日 14:03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說到不會飛的鳥,你會想到什麼?你或許腦中浮現的是鴕鳥、鴯鶓等知名大型鳥類,但其實在全世界 40 種鸕鶿中,有一種生活於加拉巴哥群島上的鸕鶿也不具飛行能力。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曾在 1835 年造訪此地,他在這裡觀察到許多種獨樹一格的生物,激發了他對於這些奇特生物的好奇心,而加拉巴哥鸕鶿便是其中之一。至於這種鸕鶿為何會失去飛行能力?他提出了下列假設:種種因環境改變所形成的演化壓力,乃是造成加拉巴哥鸕鶿再也無法翱翔天際的原因。 繼續閱讀..

深海兇器──龍魚身上的解剖學驚人祕辛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3 月 21 日 11: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魚類在身體構造上,並不像人類有脖子連接頭部與軀幹,因此其頭部的活動性大為受限。然而,來自美國史密森國立自然史博物館(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與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the French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的科學家們,首度針對一項魚類演化上的新奇發現進行了介紹與闡釋。 繼續閱讀..

鳥類羽色演化的新觀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26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前往加拉巴哥群島調查期間,在不同座島嶼上採集到許多種知更鳥的標本。經過分析後,達爾文發現每座島上只存在一種知更鳥,而不會有兩種知更鳥同時生活在同一座島嶼上。由於地理空間上的隔離,為了適應特殊棲地環境,經過長時間而演化出不同的顏色、行為,以及嘴喙的形狀。以上種種觀察到的結果讓人心中浮現一個疑問:地理區域上的差異究竟是如何影響物種的演化呢? 繼續閱讀..

重大警訊!近 20 年內全世界的原始荒野已消失十分之一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23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你可能有過親身經歷或是曾聽長輩感嘆,以前住家附近有一大片的農田跟山林,現在都已經變成房子跟工廠了!這樣的變化是確確實實在生活周遭發生的。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 20 內,世界上已有 10% 的原始荒野因人類的開發而消失。 繼續閱讀..

在絲路上發現最早的傳染病散播證據──古代的糞便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9 月 03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科技趣聞

時至今日,人類人飽受各種傳染病的威脅,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遷徙活動越來越頻繁,就以剛剛落幕的里約奧運為例,科學家們先前一直擔憂盛行於巴西的茲卡病毒,會因此全球性的盛會而引發大流行,所幸還算控制得宜。你可知道早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就已經因長途的遷徙活動開始散播傳染病了?正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考古學家們在一座位於鄰近中國西北部沙漠的古代茅廁中首度發現證據,證實絲路上的旅行者乃是兩千年前在這條漫長的東西貿易路線上散播傳染病的元兇,而這也是目前所發現最古老的證據。 繼續閱讀..

人類疾病研究的新契機──狗的基因體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6 月 19 日 0:0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狗自古以來便是人類生活上的好夥伴,近年來,人們對於這些毛小孩的重視日益增加,甚至已經情同家人。其實,牠們不僅是我們的好朋友,藉由分析牠們的基因體,可望替人類疾病的研究開創出一條新的道路!根據基因體分析中心(The Genome Analysis Centre,TGAC)的最新研究,發現一項關於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式──犬科動物基因體內的非編碼 RNA ,正是許多演化與生物醫藥相關研究的基礎起始點。

繼續閱讀..

動物界的禁慾者:輪蟲的奇幻無性生活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4 月 30 日 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孔子說:食色性也。世界上的生物,為了自身的生存,必須透過進食來維持生命,而為了延續下一代的生命,則要藉由性的過程,來孕育新的生命。為了達成基因重新組合而產生多樣性,以利各種生物在天擇的過程中不被淘汰,有性生殖一向被視為是不可或缺的。不過,一種只有透過顯微鏡才看得見的微小生物──輪蟲,卻徹底顛覆了這個觀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