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環境科學

地球工程到底可不可行?英國皇家學會出面聲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6 日 9:07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地球工程技術爭議不斷,有些國家、有些私人企業已經在單獨行動。最近世界權威科學機構英國皇家學會 (The Royal Society) 發聲,稱地球工程技術的確有效,但如果一些不法分子只在地球某些地區部署這項技術,可能造成地球其他地區氣候混亂,呼籲各國必須坐下來好好協調共同部署。 繼續閱讀..

塑膠污染救星!AI 神經網路打造新型酶,成功分解難纏聚氨酯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6 日 7: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材料 , 環境科學

在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研究人員運用先進的神經網路技術,開發出一種能高效分解聚氨酯的新型酶。聚氨酯做為常見的合成塑膠材料,廣泛應用於泡沫地墊、汽車座椅等領域,其耐用和彈性使得回收極具挑戰性。此新型酶不僅能將聚氨酯分解為可重複利用的基本組件,且與現有工業回收流程相容,為塑膠回收與循環經濟注入新的動能。 繼續閱讀..

地球警報!生態、氣候系統朝全面崩潰加速前進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6 日 7:2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談到氣候變遷,許多人仍以為是緩慢可逐步改善的變化,但英德等國超過160 位科學家共同撰寫的《全球臨界點報告》(Global Tipping Points Report)指出,這場危機進展的節奏遠比想像快速。從冰川融化到珊瑚礁消失,維持地球系統平衡的關鍵節點,正接連逼近或跨過「臨界點」,一旦越過門檻,就可能引發不可逆的崩解。 繼續閱讀..

數據驅動 AI 完勝傳統模型,Google DeepMind 颶風預測準確度創新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5 日 11: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oogle , 環境科學

隨著大西洋颶風季節即將結束,氣象預報員開始評估過去一季的預測表現。今年的結果顯而易見:Google DeepMind 的氣象實驗室在颶風預測方面表現出色,儘管該模型僅在 6 月開始應用於颶風路徑預測。相比之下,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營運的全球預報系統(GFS)則表現不佳。 繼續閱讀..

防災即競爭力,日本物流企業的防災布局新時代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5 日 7:50 | 分類 交通運輸 , 環境科學 , 電子商務

日本物流業正進入一個新的戰略轉折期。這不再只是談效率與成本的時代,而是談韌性與續航力的時代。面對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發生、規模高達 8 級以上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日本企業深知任何一條港口斷鏈,都可能讓全球供應體系瞬間失衡。

繼續閱讀..

熱壓力是什麼?淺談高溫氣候如何剝奪勞工生產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5 日 7:20 | 分類 人力資源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全球暖化速度遠超預期,台灣正面臨氣溫逐年升高,甚至「沒有冬天的未來」。隨著高溫日數不斷增加,立院近日推動《氣象法》修法,擬將高溫納入災害天氣,為高溫假提供法源依據。交通部表示支持,預計 11 月預告草案,並研議將熱帶性低氣壓一併納入災害定義,後續將持續蒐集各界意見。

繼續閱讀..

海洋暖化不再宜居,研究:海洋物種正在向兩極遷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4 日 11: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氣候變遷的海洋表現為慢性壓力,包括升溫、酸化和缺氧,以及急性壓力,例如海洋熱浪。科學家已稱,即使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到 2040 年,海洋也將進入未知領域,在目前的升溫速度下,海洋物種為了尋找更冷的水域,已經開始向兩極遷移。 繼續閱讀..

奈米發電黑科技登場!新型漂浮裝置能把雨滴變現,每場雨都能創造新電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3 日 14:45 | 分類 環境科學 , 能源科技

中國科學家最近研發出一種新型浮動水滴發電機(Droplet Electricity Generators),能夠從雨滴中收集能量,這一創新技術有望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闢新途徑。這種水滴發電機在水面上漂浮時,能夠充分利用雨水的潛在能量,轉換為穩定的高電壓輸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