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形成?什麼是暗物質?根據一個早期宇宙新模型,一組天文學家團隊認為霍金是對的,他們提出這兩個宇宙奧秘都可用大爆炸後立即形成的「原初黑洞」解釋。 繼續閱讀..

大爆炸後立即形成的原初黑洞,既是暗物質也是超大質量黑洞成長來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3 日 10:2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大爆炸後立即形成的原初黑洞,既是暗物質也是超大質量黑洞成長來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3 日 10:2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形成?什麼是暗物質?根據一個早期宇宙新模型,一組天文學家團隊認為霍金是對的,他們提出這兩個宇宙奧秘都可用大爆炸後立即形成的「原初黑洞」解釋。 繼續閱讀..
宇宙中消失的反物質去哪?可利用對核反應敏感的核放射分子追查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8 日 18:56 | 分類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按照當今宇宙學模型,大爆炸後宇宙應該產生相等數量的粒子與反粒子,然而觀測表明如今宇宙幾乎找不到反物質,它們去哪了?麻省理工學院團隊最近一篇新研究表示,或許可以嘗試透過測量放射性分子對核反應的微小差異,進一步檢測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 CP 破壞現象。 繼續閱讀..
宇宙中最大尺度的纖維狀結構,也跟行星一樣繞著軸旋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15 日 15:15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從小行星、行星到星系,宇宙物體基本上都繞著一個質量更大的物體旋轉著,然而天文學家現在發現宇宙中已知最大的結構——纖維狀結構(俗稱宇宙網),似乎也在繞著某個軸旋轉。 繼續閱讀..
轉瞬即逝的夸克湯,在大爆炸後第 1 毫秒內發生了什麼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8 日 9:41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最初處於極度炙熱稠密狀態,這是一個相當準確但也模糊的描述,究竟是什麼東西又熱又緻密?要回答這問題,就必須進行複雜的理論建模和高能粒子物理實驗。最近科學家利用對撞機實驗研究了夸克-膠子電漿如何在大爆炸後 0.000001 秒內轉變成強子,雖然只是小細節,卻能幫助掌握宇宙的關鍵轉變。 繼續閱讀..
大爆炸後僅 14 億年,發現至今最古老、最巨大螺旋星系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21 日 12:5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早期宇宙並不像當今宇宙這麼優雅,恆星與星系井然有序的分布著,而是充滿氣體與暗物質,隨著暗物質聚結成團吸收氣體並觸發恆星誕生進而形成星系,這過程約在大爆炸後 40 億年來到巔峰。然而天文學家開始找到越來越多星系出現在不該存在的時間軸裡,比如最近發現至今最古老、最巨大的螺旋星系,出現在大爆炸後僅 14 億年。 繼續閱讀..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 6.7 億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5 日 19:3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 6.7 億年,打破了 3 年前的最遠類星體紀錄。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發表迄今最完整 3D 宇宙地圖,填補宇宙歷史中段空白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22 日 17:4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全貌長什麼樣?一個國際天文團隊發表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宇宙 3D 地圖,囊括超過 200 萬個星系和超亮類星體的位置與距離,告訴我們宇宙在 110 億年內的演化史。 繼續閱讀..
尋找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可更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誕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7 月 15 日 17:0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我們對超大質量黑洞似乎耳熟能詳,但它們的形成機制至今仍是宇宙學一大謎團。天文學家最近鎖定一個距離地球約 1,100 萬光年的模糊星系,其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與同類一比相對青澀,或許有機會幫助天文學家解開超大質量黑洞的原貌。 繼續閱讀..
神祕的快速電波脈衝現象,能幫助解開宇宙遺失物質之謎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28 日 16:3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根據大爆炸理論,科學家能推斷出宇宙存在多少重子物質,然而當科學家實際觀察時,卻發現有一半以上的重子物質都找不到去蹤,要不就是重子物質擅長隱藏,要不就是當前宇宙理論有誤。而最近一篇新研究指出,或許快速電波爆發高能現象可解決這項困擾已久的謎團。 繼續閱讀..
解釋宇宙反物質去向,10 年大型國際實驗發現微中子異樣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16 日 18:3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為什麼沒有毀滅於大爆炸的巨大能量?大爆炸後應該與物質數量相等的反物質都去哪了?在一項名為 T2K 的國際大型實驗中,科學家首度發現這些無法透過標準模型解釋的現象,或許可以靠微中子的奇怪行為解決。 繼續閱讀..
宇宙膨脹速度計算不一之謎: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巨大泡泡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5 日 10:32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膨脹速度是個已困擾科學界 10 年有餘的難題,因為基於普朗克衛星和哈伯太空望遠鏡所得出的數值有所出入。最近日內瓦大學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一個新假設,假如地球其實位於一個巨大的宇宙泡泡裡,由於泡泡內密度低,經計算就能消除上述分歧,不用新的物理學來解釋。 繼續閱讀..
「宇宙弦」或可解釋宇宙存在之謎,能釋出可被檢測的重力波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05 日 15:59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既然物質與反物質接觸後相互湮滅,為何宇宙可以存在?科學家最近意識到,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檢測宇宙弦產生的極微小重力波來解決這個謎團。 繼續閱讀..
是什麼在維持宇宙運作?首度模擬出無暗物質的宇宙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2 月 12 日 18:53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自然科學 | edit |
看似永遠也找不到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一些科學家為此提出不含暗物質的理論,並且最近,有研究人員首度模擬出真沒有暗物質填充也能成形的宇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