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以更清晰的視角觀察蛇夫座恆星形成區中的 78 個嬰兒恆星所環繞的原生行星盤,這些圓盤呈現出清晰的光環與螺旋結構。這些細節是形成中行星對周圍氣塵盤造成重力干擾所留下的指紋,證實行星的形成極其早期,在恆星尚處在形成階段時便已開始啟動。 繼續閱讀..
嬰兒恆星盤揭示行星誕生最早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嬰兒恆星盤揭示行星誕生最早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以更清晰的視角觀察蛇夫座恆星形成區中的 78 個嬰兒恆星所環繞的原生行星盤,這些圓盤呈現出清晰的光環與螺旋結構。這些細節是形成中行星對周圍氣塵盤造成重力干擾所留下的指紋,證實行星的形成極其早期,在恆星尚處在形成階段時便已開始啟動。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在 Chamaeleon cloud complex 發現五顆年輕恆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4 日 8:2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利用 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ATCA)望遠鏡,對一個名為 Chamaeleon cloud complex 的恆星形成區進行大規模的無線電觀測。這次的觀測發現五顆年輕恆星,這項結果讓我們對這個複合體的特性有更多的了解。天文學家認為對恆星形成區域進行全面研究,進而更深入地了解恆星生命週期的初始階段,對於理解恆星形成和恆星演化過程至關重要。 繼續閱讀..
智利 ALMA 望遠鏡拍到宇宙初期元素影像,可研究恆星如何誕生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3 日 9:2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擁有堪稱世界最強大望遠鏡的智利 ALMA 天文台在 39 個星系中捕捉到迄今最清晰的宇宙初期組成元素影像,主要是冷氣體、灰塵和恆星光。 繼續閱讀..
揭開銀河系中心分子區的 3D 結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4 日 21:59 | 分類 天文 | edit |
距離地球 26,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有個活躍的區域:中心分子區(Central Molecular Zone,CMZ),蘊藏著恆星如何誕生、能量如何在銀河系傳遞,甚至可能含暗物質細節的線索。然而,要分析這個區域挑戰性極高,因無法從上方俯瞰銀河系。
行星從哪裡來?(上)直擊原行星盤的形成動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3 日 22: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發現快速成長中的恆星 HW2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2 日 21:54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最近觀察到一顆巨大的年輕恆星名為 HW2,它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快速成長,每年增加的質量相當於兩顆木星的質量,這項發現不僅讓人驚嘆這顆恆星的食量,也為我們理解大質量恆星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重要線索。
首次繪製星際冰地圖,揭開恆星誕生的化學起點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0 日 22:38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首度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單一分子雲繪製三種星際冰(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布圖,深入解析恆星誕生前的化學環境。這項研究不僅提升空間解析度,也大幅增加樣本數量,為理解恆星與行星形成提供關鍵新線索。團隊成員之一為國立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的何英宏助理教授。 繼續閱讀..
韋伯揭示恆星吞噬行星的真相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7 日 21:46 | 分類 天文 | edit |
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新發現,顛覆恆星吞噬行星的理解。原以為恆星膨脹把行星吞入,但新觀測發現,其實是行星軌道縮小,慢慢靠近恆星,直至完全被吞入。研究員表示這種事件非常罕見,但以韋伯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和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高解析度觀測,讓我們對行星系統最終命運取得寶貴資料,也許將來地球也會經歷類似過程。 繼續閱讀..
銀河中心強磁場可能抑制恆星誕生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1 日 22:01 | 分類 天文 | edit |
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 C(Sagittarius C)是物質豐富的恆星育嬰室,卻長期呈現異常低的恆星形成率。近期,天文學家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資料推測,強磁場可能是抑制恆星形成的主因。 繼續閱讀..
比鄰星展現極端耀斑活動,適居帶類地行星不適居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30 日 11:3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是個吵鬧鄰居,以頻繁又強烈的閃焰聞名,最近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的新觀測結果準確顯出其強大程度。 繼續閱讀..
韋伯以驚人的細節展示形成中的恆星系統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0 日 22:01 | 分類 天文 | edit |
由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高解析度近紅外線影像,展現出 Lynds 483(L483) 星系非凡的細節與結構。畫面中可以看到兩顆正在形成的恆星,它們噴發出橘色、藍色和紫色的氣體與塵埃,看起來就像是一場宇宙煙火秀。 繼續閱讀..
哈伯太空望遠鏡拼貼仙女座星系的壯麗全景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4 日 9: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由哈伯太空望遠鏡觀測仙女座星系的最大拼貼圖,揭開了數億顆恆星的神祕面紗。這張令人驚豔的彩色拼貼照片,捕捉了 2 億顆恆星的光輝,總像素高達 25 億!仙女座星系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在非常晴朗的秋夜用肉眼即可看見,它看起來像一個細長且黯淡的雪茄形狀,大小與月亮的視直徑相仿。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捕捉早期宇宙異常劇烈的超新星爆發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近期團隊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早期宇宙星系一顆質量約太陽 20 倍的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這是目前所知爆發時間最早、距離最遙遠的超新星之一。超新星編號為 AT 2023adsv,爆發於與宇宙誕生後約 20 億年,也就是距今約 114 億年前。此發現為研究早期宇宙恆星演化提供關鍵線索,與現今宇宙超新星比較,超新星 AT 2023adsv 爆發異常劇烈,這和早期宇宙第一代恆星的特性密切相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