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x86 PC 品牌廠轉戰智慧手機、平板會失敗?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4 年 04 月 25 日 9:15 | 分類 Android 平板 , Android 手機 , 平板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何 x86 PC 品牌廠轉戰智慧手機、平板會失敗?


x86 PC 不死,只是轉型,在這個智慧手機、平板有越來越多功能、使用情境與 x86 PC 重疊的時代,不少傳統的 x86 PC 廠決心強化在智慧手機與平板的發展,有些像是不得已只好趕鴨子上架,也有些危機意識較高的廠商試圖投入大量的資源,不過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哪間傳統 x86 PC 廠商在手機領域能夠有較顯著的突破。

筆者把自己觀察到的一些情況做簡單的分析:

 

問題 1 :手機與平板並不是過去所認知的電腦

6101287923_37946be14e_o

也許會有人說,這句話不是廢話嗎?不過以許多 x86 PC 廠商推出的智慧手機與平板,都會落入這樣的迷思,例如早期的某 PC 廠的 Android 平板還特別在廣告強調它的產品提供競品所沒有的標準 USB 。

不少廠商在早期有生產過 PDA 與基於 PDA 的初期智慧手機的經驗,然而現在的智慧手機以及平板早已與當時有極大的差異,當時的 PDA 或是 PDA 智慧手機仍是以 PC 使用的概念延伸,與現今重新就人機互動介面開始的智慧手機與平板世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把智慧手機跟平板當成傳統 x86 PC 錯了嗎?確實,不少使用者會使用平板或是智慧手機取代部分電腦的功能與使用情境,但也別忘了為何這些情況消費者在同樣擁有 x86 PC 與這些智慧手持裝置時,他們會寧可使用手持設備而不是傳統電腦。

因為眾多的輕度應用使用可觸控又方便攜帶的手持設備更為方便,同時他們在做這些應用時鮮少會需要使用 USB 插槽或是鍵盤滑鼠等功能,硬要把傳統 x86 PC 設計的思維套在這些設備上不僅不會造成加分的效果,反而是未能滿足挑選手持設備的消費者的需求。

問題 2 :手機與平板即便步入硬體規格戰,也跟 x86 PC 硬體規格戰無法比較

cubic33

在目前的 Android 手機與平板發展,不可諱言多半的廠商還是走入硬體規格的比較大戰,乍看下像是跟 x86 PC 的狀況差不多,不過多數基於 ARM 架構的手機、平板的硬體規格戰卻遠比 PC 來的複雜。

這也是 ARM 目前基於開放式破壞創新的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的方式,提供多元的核心、圖形方案供合作夥伴選擇,而 ARM 架構的最大特色就是採用 SoC 系統級晶片,授權 ARM 的廠商除了基本的處理器該有的 CPU 、 GPU 與 I/O 管理之外,還會融入一些屬於自己的專利計數,使得不少晶片看似規格相似,但實際的功能卻天差地遠。

如同高通之前曾提過, CPU 在整體架構只佔了一小部分,一味的在 ARM 架構的處理器比較 CPU 數量跟時脈並非正確的比較法, CPU 的架構特性、搭配的 GPU 、其他整合的功能等,都會造成處理器表現的不同。像是此次推出採用 x86 處理器手機的某廠的高層拿 x86 雙核心處理器比較蘋果的相容 ARM 指令集雙核處理器更是弔詭的。

因為這還牽涉到處理器的架構根本截然不同,雙核心的 x86 與雙核心而且是大量客製化的 ARM 指令集處理器就像是拿越野車比跑車一樣,基本的特性就已經不同,更何況兩者的作業系統更是不同;且即便回到 Android 比較,目前 x86 雖在 Android 系統的基本執行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多數的 app 還未具備針對原生 x86 指令集的支援,只能以相容模式執行。

 

問題 3 :手機、平板的系統沒了侷限,反而無所適從

unnamed_9

對於一輩子生產 x86 的 PC 廠商而言,它們將硬體生產好,安裝作業系統、裝上統一的驅動程式,就幾乎沒它們的事情,頂多因為一些硬體狀況更新 BIOS 就好;在現在的 Android 手機、平板,理論上好像也是如此,反正線路有參考設計,甚至委託專業代工廠完成,然後裝上作業系統與驅動,就是一款可以用的手機。

然而在 Android 的平台下,還有很多廠商可自主調教的空間,包括操作的介面,附加的軟體,拍照功能,還有回歸最根本的系統順暢度調教。用早已發展成熟的 PC 生態鏈來看,需要重新撰寫設備的驅動簡直不可思議,公版驅動套用不就可用了?不過在手機產業,公版驅動等同確保產品"會動"而已,離最佳化還有段距離。

硬體的規格固然重要,不過 Android 手機系統的微調更重要,所以經常看到採用與對手同級的硬體,但實際執行的順暢度卻出奇的糟糕,甚至比對方使用更低規格的硬體的使用體驗還差;固然靠更好的硬體效能勉強能粉飾太平,但卻遮掩不了因為效能不佳導致需要消耗更多電力

至於使用者介面又更是一門學問,確實 Android 的公版標準介面是已經堪用,但因為 Android 可讓廠商自行定義使用介面的形式,在可展示公司軟硬整合實力與親近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一套好的使用者介面也會決定消費者對此品牌的印象。

但也不知為何,筆者印象中多款由 x86 PC 廠商推出的手機的介面,功能雖然相當齊全,但是每個功能都像是不同團隊開發的一樣,無論是風格、操作方式,都像是在使用不同的設備一樣,如果一款好的手機像是好吃又好玩的撒尿牛丸,這些手機反觀像是個拼裝的要你命三千。

 

問題 4 :產品設計與質感就不能用心一點嗎?

acerimgp2148

也許這是偏見,不過不少款由 x86 PC 廠商所推出的手機,質感相當的廉價,倒也不是塑料外殼,市場上也有不少採用塑料外殼但質感仍然不錯的產品,而是從設計到外觀材質一連串的條件,到最後成了一個看起來很廉價的產品。

這種情形也是不少 PC 廠商一直以來的通病,也許是 PC 市場在一段時間為了加速普及率,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各家廠商為了反映成本直接設法 Cost Down ,到最後外觀是有個 6 、 7 成相似,但只要一近看就發現細節一蹋糊塗。

師法知名的手機的設計也許是不得已,畢竟一個好的設計得來不易,但也許是 Cost Down 或是一些原因,抄襲設計也未抄襲到原本產品的精髓;嘗試原創設計,但又做不出時下流行的極簡風設計,有時還乾脆集市場上受歡迎的手機的元素於一身,不過把風格迥異的元素勉強湊在一起不代表就是好看,到最後甚至比乾脆中規中矩的產品看起來還糟糕。

既然連外觀設計都有成本的考量,為何不乾脆選擇簡潔、低成本、好製造的外型,另外把表面質感花點心思選擇較好看的表層處理呢?不少大廠在設計中心都會有專人針對材質與色彩進行研究,即便設計再簡單,在表面加一些巧思也是能夠具有獨特性的。

 

問題 5 :如果搞不懂別人的成功商業模式與背景,就別東施效顰

最近中國有不少新興手機品牌在快速的時間內有顯著的成績,有幾家有志投入手機領域的 x86 PC 廠也跟著出來信心喊話,表示虛心學習其商業模式做為未來的方針,然而成功模式可以這麼輕易被複製嗎?

別忘了對方的成功關鍵,是建立在它們佔了中國這個主場優勢,無論是以社群方式成功,或是講究尊重消費者意見,它們能成功很大的關鍵就是因為中國市場的特殊性。除非你也是中國廠商,或是有極懂得中國市場生態的人操刀,以及能夠與當地市場消費者溝通的人選。

尤其尊重消費者、滿足消費者這一點,不是只有說說而已,面對消費者千奇百怪的建議還有問題,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聽進去只想閉門造車,就千萬別去經營所謂的消費者討論區,因為一般的消費者如果願意去消費者討論區發表意見,就表示他們希望自己的意見有人能回應並且被尊重,無論是不回應或是以官腔想要打發,反而會造成消費者的反彈。

另外也有些廠商看到同樣從 PC 跨足行動設備的蘋果,也以為能夠模仿其商業模式,走高單價、講求服務的型態,然而它們的做法卻未得蘋果模式的精髓。蘋果的高單價建立在它們掌控了軟硬體的自主權,而且其服務生態圈也是一步一步建立起來,不是隨隨便便就一蹴可幾,且別忘了蘋果的高單價商品,也給了消費者對應的產品質感。

 

問題 6 :即便是 PC 產業的 Some Body ,也別忘了在手機產業不過是個 No Body

imgp0548

確實,把智慧手機、平板追本溯源到 PDA 時代,這些 x86 PC 廠商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但重新看現在的手機與平板產業的吃香的廠商,不是有著豐富消費性電子產品經驗、就是早已投入手機產業的廠商,或是新創團隊從 0 開始。

PC 品牌的大廠光環,在手機領域並不具任何價值,蘋果的手機與平板霸業也不是因為它曾是過去在 PC 產業有著一席之地,而是因為它的產品的本質能夠受到消費者喜愛;更別忘了多數的台系 x86 PC 廠商給消費者的既定印象並不是生產品質一流的精品電腦,而是超值甚至是低價的電腦,過去拚價格下的產品品管的印象也並非全然正面。

簡言之,無論過去在 PC 產業有多輝煌的歷史,如果無法推出符合消費者的產品,品牌不僅不會加分,反而只會是一個包袱;但目前的情況是,還是有 PC 廠商認為生產智慧手機與平板是因為大家都在做所以不得不做,產品本身根本未用心設計,但又把產品售價訂到與同規格一線手機品牌的產品相同,最後再抱怨為何手機部門沒有起色。

智慧手機、平板技術與市場也漸漸成熟,但與除了硬體之外發展與硬硬幾乎停滯的 PC 產業,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就連新興廠商也不斷強調在系統調教與附加功能的差異化,即便是平價機種都還能看到它們試著在體驗最佳化與附加價值,無論它們選擇專注在系統調教,或是與第三方廠商合作軟體最佳化,如果認為這些新興廠商只是單純拚價格就大錯特錯了。

02657

也許是過去產業特性使然,不少 PC 廠的心態較為保守,多半要看到市場有成功案例後才會推出類似的產品;但在發展速度更快、競爭對手更多的手機產業,這樣的跟進速度是不可能趕的上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速度,且光是價格便宜、規格高也不足以吸引消費者,沒有特色的產品在現在幾乎是死路一條。

還好,至少已經有幾家廠商似乎開始警覺這點,在檯面上表示它們在手機產業還是個新兵,會虛心學習手機產業消費者的需求,也希望它們是真的能走出自己的手機之道,不再把過去的豐功偉業當作基礎,而是能善用既有資源做出消費者贊同的產品;如果不能滿足所有人,那至少要設法滿足一部分的人,並且讓他們能死忠支持下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