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生產門檻擬增 40 倍,阻韓商進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24 日 13:30 | 分類 中國觀察 , 電動車 , 電池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電池生產門檻擬增 40 倍,阻韓商進入


中國為了扶植自製電動車產業,使盡招數阻止韓商進入。中國工信部(MIIT)公布的電動車合格電池供應商,連續四輪都把韓廠排除在外,如今中方還有意拉高合格電池商的生產門檻,韓廠可能未來幾年都會被拒於門外。

霸榮(Barronˋs)、BusinessKorea 報導,中國工信部 22 日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修正草案,有意把合格電池廠的生產門檻,從 0.2GWh 至 8GWh,等於一口氣提高 40 倍之多。這也是向廠商喊話,若不在中國生產,就別想做中國生意。外界預期,工信部最快明年 1 月通過修正案。

韓媒認為,北京當局此舉是要阻止韓商跨入中國市場,原因之一是要報復南韓和美國合作,布建薩德(THAAD)飛彈防禦系統;另一可能是中國電池廠缺乏補助,政府排除外商競爭,保護本國產業。8GWh 電池產能可供 13 萬輛純電動車使用,當前 LG Chem 南京廠產能只夠 5 萬輛電動車使用,Samsung SDI 西安廠則可供 4 萬輛電動車使用。據稱符合 8GWh 規定的業者只有兩家,其中之一是中國廠比亞迪(BYD)。

中國電動車廠已經停止使用韓廠電池,今年 6 月江淮汽車(JAC)停產搭載三星 SDI(Samsung SDI)電池的電動休旅車。據報中國巴士龍頭宇通和卡車大廠北汽福田都停用 Samsung SDI 電池。

南韓兩大車用電池廠 LG Chem、三星 SDI 並未納入中國工信部 6 月 20 日公布的「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企業目錄第四批名單,顯示當地產業競爭日益激烈,韓廠在中國恐怕會踢到愈來愈多鐵板。

工信部公布的名單中,符合條件的企業家數增加至 31 家,多於前一批的 25 家,但南韓業者卻未納入其中,顯示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讓外商在中國的發展面臨阻礙。根據規定,自 2018 年 1 月起,只有配備工信部核准業者的車用電池,電動車才能獲得政府補貼。由於電池佔電動車近一半成本,若無政府補貼,根本無法順利上市。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