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7 級地震與末日行星有關?背後原因眾說紛紜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11 月 23 日 17: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太平洋 7 級地震與末日行星有關?背後原因眾說紛紜


南太平洋法屬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在台灣時間 20 日上午 6 時 43 分發生規模 7.0 級的強烈地震,目前未傳出任何傷亡或經濟損失。但這場地震的原因眾說紛紜,有地震監察組織指是受到行星 Nibiru 的強大引力影響,讓全球天然災害增加;有地質學者則發表論文,指出地球的自轉速度減慢,造成 2018 年全球巨大地震的次數大幅上升。

學說 1:末日行星 Nibiru 強大引力導致天災

發表 Nibiru「末日行星」引力說的是地震與火山爆發監察網站 Planetnews.com,專家認為地球受到 Nibiru 行星的強大引力影響,將會讓地球自然災害增加,他們預測在美國時間 11 月 19 日發生的地震,亦在南太平洋當地時間 20 日早上於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發生。不過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天文學家 David Morrison 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 Nibiru 行星對地球有即時威脅,又指 Nibiru 在接近地球前會被 NASA 偵測到。

稱為「末日行星」的 Nibiru 或稱 Planet X,是一顆運行軌道與太陽系重疊的行星,公轉一次需 3,600 地球年。NASA 在 1982 年發現這顆行星,體積有如木星,重力比地球大數倍,從地球看過去外表為紅色。

學說 2:地球自轉速度減慢引致地震

除了以上行星引力說,有地質學者近日發表了研究論文,指出「地球的自轉速度減少」成為 2018 年大地震頻發的原因。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地質學家 Roger Bilham 博士與蒙大拿大學 Rebecca Bendick 博士組成的研究隊伍認為,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極可能讓地球發生大地震的次數增加。地球自轉速度每日減少數微秒,而在這個數年週期內,日後會再次加速讓減慢現象得以抵消。人類體感不可能發現這個變化,但原子時鐘就能正確測定。研究團隊指出,地球自轉速度會每 32 年發生重覆增減的情況,形成一個週期。研究指自轉速度增加之前的 4 年裡,自轉速度會日漸減少。

現在通用的科學學說,地球的構造是由鐵、鎳為主要構造的固體內核、液體構造的外核、同為液體構造的地函及地殼組成,地球自轉減慢讓地球內部液體的流動發生變化,有可能導致地震發生。

根據 The Guardian 引述 Roger Bilham 博士的預測,2018 年發生 20 次巨大地震的可能性相當高。

(本文由 Unwire HK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