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Leap 的「虛擬夢境」,終於夢碎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29 日 8:45 | 分類 xR/AR/VR/MR , 穿戴式裝置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Magic Leap 的「虛擬夢境」,終於夢碎了


人人都恨「PPT 公司」:創始人一張嘴口若懸河,概念說得天花亂墜,靠著幾個酷炫 demo 拿錢拿到手軟;結果真到時候,先是遲遲交不出來,到不得不交貨的時候,交出來的東西卻讓人跌破眼鏡。

當這一切放在 Magic Leap 這家「史上最神祕」、由 Google、阿里巴巴、A16Z、高通、凱鵬華盈等頂級公司和機構大手筆聯合投資的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技術創業公司身上時──「跌破眼鏡」就真的是跌破眼鏡。

最近,Magic Leap 終於發表了至今第一也是唯一一款混合實境眼鏡產品 Magic Leap One(以下簡稱 ML1)。

不知該說意料之外還是意料之中:和之前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緻宣傳、充滿想像的概念相比,實際產品的落差實在太大……

如果你是衝著當年「真實 demo」那條從地板上一躍而起的鯨魚買了這款眼鏡,說不定你真的會忍不住把它往地上砸。

▲ 虛擬。

▲ 網友製作的現實。

VR 神童」怒評 ML1

究竟這款產品有多糟糕,有一個人可能最有發言權,他就是另一家頂級虛擬實境公司 Oculus 的聯合創始人帕爾默‧拉奇(Palmer Luckey)

拉奇在自家部落格發表了一篇言辭犀利的評測,篇幅不算長,題目就叫「Magic Leap is a Tragic Heap」(大意是評價其為一堆令人悲傷的破爛)。

帕爾默‧拉奇是誰?出生於 1992 年,2012 年創辦 Oculus2014 年公司以 20 億美元由 Facebook 收購。

因為成功的創業經歷,拉奇算得上虛擬實境界的天才少年,戴著 VR 眼鏡、姿勢怪異的照片還上過《時代雜誌》封面。

一款產品能引來業界最「權威」的聲音親自寫評測,不是因為太棒就是因為太爛。

很遺憾,Magic Leap ML1 明顯是後者。

評測中,拉奇火力全開。他從搖桿、處理器、顯示和作業系統等產品角度,對 ML1 全面分析,幾乎沒有好話。

除此之外,拉奇出來批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Magic Leap 之前誇張的行銷和平庸的產品差距太大,而這種公司會破壞整個虛擬實境產業。

空有外表卻沒有任何真實應用價值的產品。且許多設計看起來也是被這個現實驅動。Magic Leap 沒有兌現之前許下的任何承諾,正是這些承諾讓 Magic Leap 壟斷了 AR(擴增實境)投資圈的融資。

搖桿:追蹤功能糟糕又無法點擊,要你何用?

拉奇指出,ML1 搖桿的追蹤功能「只能用糟糕形容,找不到別的詞」。

目前的 ML1 版本是針對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開發者,拉奇手中的搖桿對開發者而言很雞肋。

首先,搖桿的追蹤準度十分不穩,對用戶操作反應緩慢,頭顯裡對應的游標「到處飄移」,且很容易受干擾(如在鋼架等較大的導電材質物體旁使用)。「在木造房裡還好,在任何工業環境根本用不了。」拉奇評測寫道。

這是因為 ML1 搖桿使用磁性追蹤(magnetic tracking),一種很難做到很好的追蹤技術──注意這裡用的是「很好」,原因在於工業確實有不少公司能把這種追蹤技術做到拉奇看來「可接受」,且正由於很難做好,幾乎沒有一家公司在市售產品採用磁性追蹤。

ML1 搖桿不但沒有超過前輩,反而更落後。

另一個讓拉奇無法理解的設計是:ML1 搖桿有一個觸控板,有一個扳機鍵,卻沒有一個正常的「確定」按鍵,觸控板也無法按壓。與之相對,幾乎其他所有包含觸控板的頭顯搖桿,觸控板都有按壓功能。

如果用戶想用 ML1 搖桿做「確定」動作,只能抬起手指再輕敲觸控板,或扣住扳機游標移動到按鈕上再放開──兩種在 VR / AR 場景下都會導致游標偏移的操作方法。

拉奇認為,這樣的設計很影響精準度,且對從別的平台過來的開發者而言,設計時也會很痛苦,需要重新調整 App 或遊戲的互動方式。

此外,Magic Leap 還將發射器放在搖桿頂端,然後為了平衡搖桿重量在底端再加一塊配重。「長期來看屬於極其糟糕的人體工學設計」,拉奇說。

頭顯:炒作最多,失望最大

頭顯是 Magic Leap 之前各類炒作的焦點。光是聽起來讓人一頭霧水的詞,這家公司就創造了一大堆:光子光場晶片(Photonic Lightfield Chips)、光纖掃描光學顯示器(Fiber Scanning Laser Displays)、「將數位光場投射到用戶眼中」(projecting a digital light field into the user’s eye)等等。

回想當年為了解釋這些術語,科技部落格的作者還要仔細研讀這家神祕公司有限的公開資料,以及《WIRED》雜誌那篇著名的專訪,從中擷取精華,嘗試著大概判斷這些「先進的技術」是什麼。

現在看來,全都白費工夫了。

因為拿到 ML1 的拉奇發現:Magic Leap 吹噓的那些概念,要麼乾脆沒在產品出現,要麼根本就是「重新定義」其他廠商早在使用的技術。

比方說,Magic Leap 所謂獨創的「光子光場晶片」,最後到實際產品只是加裝電磁波導的矽基液晶(LCOS)顯示螢幕。這是一種,幾乎所有上得了檯面的 AR 公司或大公司的 AR 產品用了好幾年的技術。

再比如,虛擬實境業界最想解決的問題,就是當用戶使用頭顯時,人眼看到的真實世界和疊加其上的電腦生成畫面,是位於同一個焦點平面。

簡單來說,遠處有個真實的桌子,App 在桌子上生成一個花瓶,結果你看到的花瓶近在眼前,焦距不對,你頭暈了,把頭顯扔了,再也不用了。

業界普遍的觀念是,如果產品在這個問題做不好,很容易導致用戶頭暈目眩,嚴重降低使用體驗。甚至,Magic Leap 認為這個問題會導致用戶「永久性腦損傷」,而 Magic Leap 早就說自家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是 Magic Leap 備受關注的理由之一。

然而在 ML1,拉奇發現這款號稱很強大的頭顯,實際上只有 6 支電磁波導,將 RGB 三色導向總共兩個(沒錯,只有兩個!)焦距。這樣取得的效果只是雙焦平面,這跟 Oculus 正在研發的連續可變焦頭顯 Half-Dome,以及輝達的光場顯示螢幕相比可差得遠了。

基本上可定義 Magic Leap 為純炒作了。

總之,拉奇認為這麼做太不厚道。

炒作然後靠著無法實現的諾言獨占融資,不只對 Magic Leap,對整個產業都是壞事。硬體廠商應該有責任清楚告知開發者自己真正的能力,哪怕這些能力達不到期待。

OSAndroid 套上皮而已

至於 Magic Leap 宣稱「原創的全新作業系統」LuminOS,真的不用多說了:只是一個帶皮的 Android 系統。

「跟其他宣稱重新建立作業系統的人,如出一轍。」拉奇說。

銷售資料:慘不忍睹

分析完產品缺陷,拉奇還不過癮,他「找了一些朋友」,收集了 ML1 銷售資料,比較訂單時間後,他很有信心預測了 ML1 第一週的銷量。

看起來他們第一週賣了 2 千台,且集中在前 48 小時。如果讓我猜,我覺得到目前為止(註:月 27 日)的銷量在 3 千台以下。

相較別的旗艦產品,這數字顯得可憐,而更蹊蹺的是,拉奇發現,第一波消費者有很大比例並非開發者:

我身邊就超過 100 人去買 ML1,幾乎沒有一個是開發者,大多數是科技界高層,「意見領袖」或根本沒有計劃開發 AR 應用的早期用戶。

當然,拉奇的評測中,ML1 也不是一無是處。拉奇認為計算套件是 ML1 最棒的地方,沒有安裝在頭顯,而是獨立出來,讓用戶掛在腰間。但除此之外,乏善可陳,「瑜不掩瑕」。

Magic Leap 創始人:用愛拯救 VR 產業

拉奇文章發表後,Magic Leap 創始人羅尼‧阿伯維茲(Rony Abovitz)Twitter 回應,風格依舊大談愛與和平。

Magic Leap 早年行(炒)銷(作)也讓阿伯維茲成了科技明星。在各類報導中,他顯得魅力十足。「白天他是企業家,晚上是搖滾樂手。」《WIRED》雜誌著名獨家專訪是這樣寫的。

有人問起公司,阿伯維茲的一貫態度就是保持神祕,對任何實際業務問題都避而不談。這種神祕感讓不少人對 Magic Leap 產生懷疑。

Magic Leap 的一些市場推廣行為,更是荒謬至極。比如阿伯維茲曾在 2013 年穿著太空服去 TED 演講,介紹 Magic Leap,場面十分詭異。

先前接受採訪時,阿伯維茲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稱未來 ML1 會成為「文化現象」,就像披頭四發表第一張專輯時。他認為產品會吸引數百萬開發者。

但現在 ML1 顯然不像他說的那樣。23.5 億美元融資和 1,500 名員工之後, ML1 變成捅破 Magic Leap 泡沫的那根針,好像使用了逆向美圖秀秀,從概念影片令人驚豔的虛擬動物,變成一隻簡陋的像素級小螃蟹,揮揮螯朝你丟來一粒石頭。

聽過那麼多故事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後,拿到這款其他廠商幾年前就已做出來的產品,感覺就像一家自動駕駛公司融了很多錢後,做出一輛缺方向盤少油門的柴油車;或一間機器人公司雇了大批員工後,發表了一個會唱歌的鐵皮機器人娃娃……

▲ Magic Leap 五輪融資拿到 23 億美元。

看著自己做的眼鏡,不知道阿伯維茲會否感到失望。可能他不會,因為也許一開始他就沒想要做個真能用的產品出來。最後可能要恭喜又一批投資人:花錢打水漂,買了個教訓。

(本文由 PingWest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agic Leap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