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再爆發,關鍵在投資力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07 日 7:30 | 分類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晶片再爆發,關鍵在投資力道


近年來台灣 IC 設計產業的附加價值率持續下滑,已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警訊!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10 月所出具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17 年台灣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率,以 IC 製造產業最高,達 68.2%;其次是 IC 封測產業達 47.8%。最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IC 設計產業的附加價值率僅達 25.7%,還低於平均附加價值率 30.3%。

這份報告連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理事、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看到都直言,「這張(台灣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率的統計)圖表,讓我大驚失色!」

盧超群認為,IC 設計向來是半導體產業的領頭羊,原本應該是產業中附加價值率最高的環節;但如今,台灣 IC 設計產業的附加價值率,卻已連續數年皆是半導體產業中最低的,自然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可忽視的一大警訊。「一旦台灣 IC 設計走弱,未來將沒有機會在人工智慧、5G 等新技術產生創新價值。」

危機!附加價值率連年走低

根據 IC 設計軟體、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龍頭──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公布的一份簡報顯示,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創投公司每年在全球 IC 設計領域投資平均是 9.2 億美元;但到了 2018 年上半年,投資資金創新高,高達 18 億美元以上。

這代表著,光是 2018 年上半年,創投在全球 IC 設計公司的投資,就超過 2017 年的 1 倍以上,「世界的走勢,與這張台灣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率的統計圖表的走勢有點逆向,是世界錯了?還是台灣要加油?」盧超群不解地指出,當全球創投公司看好 IC 設計公司附加價值率將持續增長,而急著砸大錢投資時,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附加價值率卻呈現衰退的走勢,這恐怕已經凸顯出台灣 IC 設計產業發展的危機。

另一大警訊是,當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附加價值衰退時,中國新創的 IC 設計公司,卻因為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與政府補助做為後盾,正在急起直追。

從幾個面向來看,首先,2017 年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總營收,較 2016 年下降;而中國 IC 設計公司總營收卻成長。根據市調機構 IC Insights 1 月發布的報告中統計,2017 年全球 IC 設計公司總營收達 1,006.10 億美元,創下新高紀錄;不過,其中,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占比達 16%,低於 2016 年的 18%,甚至與 2010 年相比也是下滑;相較之下,中國 IC 設計公司的占比達 11%,較 2016 年的 10%、2010 年的 5% 皆有所增長。

壓力!中國新創 IC 設計公司緊追

再者,2017 年時,中國與台灣 IC 設計業產值已經出現死亡交叉。工研院 IEK 統計,2017 年台灣 IC 設計業產值達 6,171 億元;集邦科技統計,2017 年中國 IC 設計業產值為 2,006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9,119.27 億元),首次超越台灣 IC 設計業產值,比台灣 IC 設計業產值高出近 3,000 億元。

台灣 IC 設計產業陷入附加價值、營收、產值下探的困境,而且已經被中國 IC 設計產業追趕上,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產官業界直指投資力道不足,以及缺乏廣大的生態系統奧援,恐怕是癥結點。

2018 年 9 月,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出席國際半導體展大師論壇中,針對從「半導體重要創新看半導體公司的盛衰」議題表示,1985 年半導體有 10 大重要創新,中間出現一些知名公司的得利者,如最先投資矽晶體的德州儀器、投資 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日本半導體公司、及發明晶圓代工模式的台積電等,但這些過程中有些公司有自己的考量沒有再持續投資而淡出,有些公司因為持續投資而成為最大得利者。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引述張忠謀的這段話直言,現在新的智慧化應用愈來愈多,有一些新興的機會,所以加大投資真的是必要。「現在台灣 IC 設計公司現在也有足夠的錢,但可能要去了解他們在害怕什麼?為什麼不把錢拿來投資新的產品?」陳良基認為,台灣 IC 設計業者投資力道不足,是造成今日困局的最大主因。

藥方!持續投資才能在市場勝出

根據市調機構 IC Insights 統計,2017 年全球投入研發資金最多的前 10 大半導體廠中,高通位居第 2,高達 34.5 億美元(約新台幣 1,071.74 億元),但投資金額較 2016 年已下降 4%;聯發科位居第 7 名,投資金額達 18.81 億美元(約新台幣 584.33 億元),較 2016 年提高 9%,是台灣唯一榜上有名的 IC 設計公司。

此外,台灣指標性 IC 設計公司瑞昱與聯詠,2017 年研發投資金額分別達 106.92 億元和 60.19 億元,均較 2016 年增長,但相比於高通和聯發科仍有逾 5 至 10 倍的差距。

但是,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全球前 10 大 IC 設計業者 2018 年第 3 季營收及排名出爐,台灣進榜的 IC 設計公司就有聯發科、瑞昱及聯詠 3 家,凸顯出台灣指標型 IC 設計公司的規模並不算小,但是投資力道卻仍有進步空間。

過去為知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現為香港聚芯資本合夥人陳慧明也透露,從 2012 年台積電才剛發展最先進的 28 奈米製程,中國投片的 IC 設計公司家數已超過台灣的家數。

▲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認為,IC 設計應該是 IC 產業中附加價值最高的部分,而 IC 設計價值要從與系統端客戶營造策略聯盟的關係達成。

他指出,這幾年中國很多小公司很敢用最先進的奈米製程,「中國政府補助」是最大主因,良好的創業環境造成「敢賭」是次因。時至今日,以目前台積電最新的 7 奈米製程為例,台灣目前就聯發科一家採用,但反觀中國 IC 設計公司,已經看到海思、比特大陸、寒武紀、嘉南耘智等採用;相較之下,中國與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投資力道差距可見一斑,也隱含台灣 IC 設計行業未來的隱憂。

只不過,台灣 IC 設計廠商在投資上「不出手」,事實上是背後另有隱情。

台積電的價值在於與全球客戶緊密合作的關係,因此很早就開始布局新世代的先進製程;而 IC 設計的價值也同樣在與客戶的緊密合作,也就是經營一個生態系統,與系統端營造策略結盟的關係。

特別是,現今投資開發 IC 的成本愈來愈高,開一顆 IC 光罩的價格已飆升至 6,000 億元,台灣 IC 設計公司又不如中國 IC 設計公司享有政府補貼,如果沒有跟客戶的產品緊密地綁在一起,不敢貿然砸大錢去開發一顆還沒有客戶要使用的 IC。

改變!建立與歐美緊密生態圈關係

然而,經營生態系統卻正好是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弱項。陳良基感嘆,這幾年我們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緊密,廠商從中國獲得很多的甜頭及方便性,對中國市場的倚賴性非常強,所有的資源與人脈都在中國,反觀在歐洲與美國可能連人脈都沒有,生態系統不夠廣。

陳慧明觀察,由於地理位置,一開始台灣 IC 設計公司在參與應用實境方面會比較吃虧,但也因此更需要積極參與美國及中國產業的生態系統,了解市場客戶在應用方面的需求。舉例來說,nVIDIA(輝達)等美國 IC 設計在中國電動車晶片市場有很高的市占,在於其先行者能深入應用面,也就是對市場夠了解掌握。

此外,輝達有能力可以開發出適用於不同應用領域的繪圖處理器,如特斯拉、奧迪(Audi)、BMW 等國際車廠選用輝達的繪圖處理器在車用電腦中,奇異也與輝達合作人工智慧醫療,輝達也透過與不同領域的大客戶合作,取得不同領域對於繪圖處理器的規格要求,成為繪圖處理器的龍頭。

因為不擅長經營生態系統,當系統客戶(品牌商)大到一個程度,選擇自行開發 IC 時,台灣 IC 設計公司往往就會被替代掉了。陳良基不諱言,我們現在的危機就是一直被替代。

面對台灣 IC 設計產業陷入困境,陳慧明分析,「5G、人工智慧、電動車是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未來出路」,其中,在人工智慧及電動車產業,正在發展以美國與中國為主軸的生態鏈。由於人工智慧是屬於少量多樣的產業,更適合台灣中小型規模的 IC 設計公司。陳慧明認為,若聯發科能以母雞帶小雞的模式,培養台灣人工智慧 IC 設計公司,可以降低風險,同時建立強而有力的生態系統。

出路!搶搭 5G、人工智慧順風車

盧超群也認為,長程來看,與全世界競爭,台灣在 IC 與 5G 是有機會的,因為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很強,台灣 IC 設計公司需要利用這樣的優勢。隨著 5G 時代來臨,預料 5 年之後,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將引領產業走向,也是主導快速運算的最關鍵應用,台灣將會是美國與中國東西方最重要的橋樑。

只不過,過去 2 年,中國在人工智慧的投資已超越美國;但是,至今台灣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力道,仍遠遠不及中國與美國。2018 年中國最大的 4 家科技公司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及螞蟻金服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已超過 120 億美元,比起同期美國亞馬遜、蘋果、Facebook 等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還不到 20 億美元,高出逾 6 倍之多。

也因此,面對 5G、人工智慧的大趨勢來臨,未來台灣 IC 設計公司要能真正吃到這兩大塊市場商機,甚至運用這波大趨勢突圍,得真的要看看生態系統與投資力道,是否都已經準備好了。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