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是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的翹楚(至少融資額數一數二),但 Zoox 也有點堅持不住了。The Information 爆料,Zoox 正在醞釀「賣身」。
Zoox 也毫不避諱證實,確實找上投資銀行 Qatalyst 合作,正在探討進一步投資和收購的可能性。
自公司成立以來,Zoox 已拿下 10 億美元融資,估值更是高達 27 億美元。
說實話,Zoox 醞釀出售並不令人意外。上週,富比士曾聯絡 Zoox 詢問近期財務狀況,但回答簡單又制式化,「我們有信心拿到下一輪融資。」現在看來,可能有些過度自信了。
與其他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相比,Zoox 野心可大多了。除了一套自動駕駛系統,Zoox 還要從零開始自行做車,因為現有車型不是他們的風格。當然,選擇這條路並不是 Zoox 有什麼「潔癖」,而是認為這樣才能突破傳統束縛,軟硬體整合時更容易。
不過,Zoox 的想法沒能得到業界大多數公司認同,雖然這樣能抄近路,但前提是你要做出 1 千萬台車;這個起點有點高,且無法一蹴而就。反觀其他公司,前 10 萬台車都還是和傳統車廠合作或取經。至於切換到自己設計,時間點就要晚多了,畢竟拿出一套全新設計需要消耗大量資金,如果沒有龐大銷量,完全就是賠本買賣。
Zoox 這種模式需要持續資金投入,而目前融資可非易事。首先,汽車業本就處於低迷時期,自動駕駛投資熱度也不復去年。其次,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更讓汽車與運輸業雪上加霜。如果融資艱難,不但工作無法開始,現有估值也難以維持下去。
這樣的背景下,Zoox 無法獨善其身,只好選擇裁員,估計之前融到的 10 億美元已花掉不少了。
顯然,留給 Zoox 的選擇只有出售了。如果能有巨頭當合作夥伴,比如車廠或亞馬遜、京東這類物流巨頭,Zoox 就能繼續追逐夢想。眼下,OEM 商不乏在自動駕駛競爭脫隊的,想趕快跟上腳步最好的方式恐怕就是直接收購好專案,或是選擇從一級供應商購買,但第二種方式無疑是將命運交到別人手上。身為 Zoox 的前輩,Cruise 和 Argo 的選擇恐怕就是 Zoox 最好的出路。
Zoox 有何先天優勢?
從 OEM 商角度來看,幫助 Zoox 完成願景的錢不缺,但真有動力去做嗎?畢竟做車然後賣出去賺錢才是 OEM 商最重要的目標,而 Zoox 的營運模式則是自駕計程車服務。
當然,靠 Zoox 的技術,脫隊的 OEM 商確實能迅速拿到好位置,雖然無法與 Waymo 等領頭羊比肩,但緊追 Cruise 應該沒有問題。就目前情況來看,Zoox 應該能找到好歸宿,雖然最終的收購價格可能無法讓 Zoox 的投資者滿意(具體價格可能要看競爭激烈度),不過 Zoox 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市場同類新創公司並不少,他們的價碼可低多了。
筆者看來,最終選擇「接盤」的公司應該會繼續推動 Zoox 的自駕計程車夢,畢竟這是自動駕駛時代最有希望的商業模式之一。這方面 Zoox 也有先天優勢──Zoox 的客製化車輛能配合不同的乘客量,提升交通效率同時降低出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