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台股最大內資!規模 3 兆勞退基金,扮演 2020 年多頭最大買盤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28 日 8:15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解密台股最大內資!規模 3 兆勞退基金,扮演 2020 年多頭最大買盤


外資今年 Q1 因疫情的關係,不斷拋售台股,僅 1~3 月就賣超了 5,317 億,龐大的賣壓讓台股在 3 月中一度下殺到 8,523.63 點,在美國聯準會大開印鈔機及我國央行降息後,股市上演大驚奇的 V 型反轉,從 4 月開始不斷走強,並在 11 月突破 13,000 點,一路上攻到 14,000 點之上,然而過去台股大漲時,總是扮演多頭總司令的外資,在這一波行情中除 11 月外,幾乎不見蹤影,甚至在指數扶搖直上時,還不斷賣超降低部位,總計前 11 個月外資共賣超 5,959 億,也就是說,這波大行情固然有疫情帶動的電子業基本面支撐,但推升股價最重要的要素:資金面,則是完全由內資主導。

(作者提醒:本文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台股三大內資勢力

提到台股的內資法人,投資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投信,投信買盤也確實在今年的反彈行情中功不可沒,3 月台股崩盤時,無論是被動型基金或主動型基金,報酬率都出現 -20%,甚至 -30% 的難堪景象,即便是過去 5 年年化報酬率 30%~50% 的王牌基金也無法倖免於難,然而在央行降息後,定存吸引力大幅下滑,大量銀行存款湧入股市,有些人選擇直接買進股票,有些則把錢交給投信,購買被動型基金或主動型基金,基金申購金額在 1~4 月出現一千多億的驚人數字,這些銀彈立刻被投入市場購買投信認為當時最值得購買的股票:受惠居家辦公的電子股族群,在外資還沒反應過來疫情對電子股是利多時,投信就已經在 6 月底把指數推到反映基本面的合理價格。

▲ 主動型基金 3 月申購減贖回金額高達 471.8 億。(Source:筆者整理)

▲ 被動型基金 1~3 月申購減贖回金額達 698.18 億。(Source:筆者整理)

看不到的法人──壽險

台股籌碼面的三大法人:外資、投信及自營商,證交所及櫃買每天收盤都會揭露進出資料,但如果我們攤開台股多數上市櫃公司的大股東名單,除了國外的主權基金、退休金基金及我國投信外,最常見的就是壽險公司,尤其是國泰人壽及富邦人壽,這兩大金控旗下的壽險公司,更是經常出現在大型權值股的股東名單內,而這些壽險公司的進出,完全不需要向證交所申報,這些比投信還要龐大的內資勢力就成為籌碼面的盲點之一。https://www.peterjan.tw/2020/12/24/peterjan107/

▲ 國泰人壽在 4 月是聯發科第 3 大股東,當時聯發科的股價只有 350 元,到年底已站上 7 百元。(Source:聯發科股東會年報)

今年反彈期間,投信雖然經常站在買方,但其買超金額與外資賣超金額比起來不成比例,明顯有比投信還要龐大的力量在推升股價,如果再考慮到各國政府都在降息,過去把資金放在貨幣型基金及債券的壽險業者,想要避免帳面出現龐大的未實現損失,就極有可能增加台股的部位大小,由於目前距下一次公告股東名單還有 4~5 個月的時間,現階段看到的壽險持股張數大多是 4 月的數字,只能到明(2021)年各公司公告新的大股東名單後,才能確定壽險在 2020 下半年買進台股的部位大小。

▲ 投信前 11 個月買超 385 億,與外資賣超金額 5,959 億相比不成比例。(Source:證交所)

台股最大勢力:勞退基金

除了投信及壽險,台股還有一個資金規模極為龐大,但一樣沒有出現在三大法人裡面的內資勢力,這股勢力就是近幾周因弊案而鬧的聲名大噪的勞退基金,這次勞退基金弊案讓不少記者放大檢視勞退基金績效,截至 10 月底,新制勞動基金整體報酬率為 -1.38%,舊制則為 -1.35%,表現遠遠落後大盤,輿論質疑勞動基金弊案頻傳,內控出問題,才導致績效慘淡,大戶股票因流動性賣不掉,勾結勞動基金出貨,固然要嚴厲譴責,但務實一點思考,幾百萬或幾千萬的黑幕交易,真的能影響勞動基金的績效嗎?事實上,這波台股的神祕買盤,可能正與勞動基金的績效有所關聯。

(Source:財政部)

勞動基金的資產配置

要釐清勞動基金的績效,就要先來看勞動基金的資產配置,根據勞動部資料,截至今年 10 月,新制勞退基金規模為 2.66 兆,舊制勞退基金則是 0.89 兆,首先基於分散風險的道理,這 3.55 兆絕對不可能通通拿去買股票,一旦遇到像 2008 年或今年 3 月的狀況,則勞動基金極有可能虧掉 20%~30% 的資產,到時候退休金能不能發的出來都是一個問題,目前勞動基金的資產被平均分配在海內外權益證券(股票)、債券、貨幣基金上,而股票及受益憑證投資及國內委託經營這兩個與台股相關的項目,則占比 20% 左右。

▲ 新制勞退基金 2020 年 10 月資產配置。(Source:財政部)

▲ 舊制勞退基金 2020 年 10 月資產配置。(Source:財政部)

勞退基金匯損嚴重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知道,勞退基金真正與台股掛勾的部位只有 20% 左右,甚至可以說,勞退基金與台灣掛鉤的績效只占整體部位的一半,在國外投資及國外委託經營兩個項目,新制及舊制勞退基金分別達到 50.95% 與 53.64% 的比率,這些與新台幣脫鉤的資產,大多是投資美國公債及美股,一旦遇到美元大幅貶值,就可能產生龐大的匯損,去年底台幣兌美元是落在 29.9 元,到今年底已經來到 28.1 元,就算勞退基金有針對這些海外部位避險,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以新制勞退規模 2.6 兆來看,1.3 兆的海外部位,如果出現 6% 的匯損,金額就是 780 億,直接衝擊勞退基金的整體績效,而新制勞退基金截至 10 月底虧損 350 億,其中有多少是匯損?攤開勞退基金的資產配置表便一目了然。

(Source:財政部)

弱勢美元將持續 2 年

雖然疫苗今年 12 月已開始施打,但大規模施打至少要等到 2021 下半年,近 1~2 年疫情對經濟造成威脅的風險仍在,聯準會也多次重申將維持低利率政策到 2022 年,也就是說到 2022 年之前,都可能保持弱勢美元的狀態,這段期間勞退基金如果維持高海外資產部位,則將面臨更為龐大的匯兌損失,提高國內投資的比重才是解決之道,且面臨同樣抉擇的不僅僅是勞退基金,不少在海外有高美元部位的台商,也在 Q4 將部分資金匯回台灣,本文推測,11 月以來台幣的又一波升值,正是勞退基金及部分台商為了避免 2021~2022 年弱勢美元的風險,將資金匯回台灣所致,而這些資金又有很大一部分被投入台股,才會出現 11 月中之後,外資及投信買盤沒有特別積極,指數卻一路向上攀升,攻破 14,000 點的景象。

(Source:Tradingview)

2020 年前 10 月台股比重上升

比對新舊制勞退基金 2019 年 12 月及 2020 年 10 月的資產配置,新制勞退基金 2019 年底在股票及受益憑證投資及國內委託經營兩個項目的占比為 17.65%,到今年 10 月份這個數字已增加到 19.11%,同樣的資產項目在舊制勞退基金也從 20.82% 增加到 23.49%,分別增加了 1.46% 及 2.67%,隨著台幣 11 月之後持續升值,海外資產繼續被匯回,預期這個比重在 12 月還會進一步拉高。

(Source:勞動部)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 台股攻破 14,000 點,不過前 11 個月外資共賣超 5,959 億,也就是說,這波大行情固然有疫情帶動的電子業基本面支撐,但推升股價最重要的要素:資金面,則是完全由內資主導。
  2. 投信在反彈第一波扮演關鍵角色,但其買進金額與外資賣超金額不成比例,顯然有比投信強大的內資在挹注資金,第一個隱藏內資是壽險,過去把資金放在貨幣型基金及債券的壽險業者,如果要避免帳面出現龐大的未實現損失,就極有可能增加台股的部位大小。
  3. 勞退基金是內資最大勢力,近幾周勞退基金因弊案聲名大噪,大戶股票因流動性賣不掉,勾結勞動基金出貨,固然要嚴厲譴責,但務實一點思考,幾百萬或幾千萬的黑幕交易,真的能影響勞動基金的績效嗎?
  4. 在國外投資及國外委託經營兩個項目,新制及舊制勞退基金分別達到 50.95% 與 50.06 % 的比率,這些與新台幣脫鉤的資產,大多是投資美國公債及美股,一旦遇到美元大幅貶值,就可能產生龐大的匯損,本文推測,11 月以來台幣的急升與台股神祕買盤,正是勞退基金及部分高海外資產的台商,正在將美元部位移回台灣購買台股所致。

(本文由 股市小 P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