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出口比重過高?經濟部:兩岸貿易基於商業需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05 日 11: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對中國出口比重過高?經濟部:兩岸貿易基於商業需求


針對近來媒體關切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比過高,經濟部 4 日特別說明指出,長期以來兩岸產業已形成供應鏈關係,中國高度仰賴台灣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多數為零組件及半成品等中間材,在中國加工後再出口歐美市場;隨新興科技與遠距應用趨勢成形,拉升對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品及機械設備等需求,亦帶動國內供應鏈出貨,使得台灣對中國出口持續成長。

經濟部指出,2020 年 1~11 月台灣出口到中國(含香港)金額 1,367.4 億美元,占出口比重 43.8%,出口年成長 14% 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復工較早、美國對華為管制禁令帶動國內供應鏈趕工出貨,加上疫情影響台灣對東南亞及歐洲出口較往年減少,拉低該等國家出口比重,相對提高對中國出口比重。

另外,由於台灣與美國產業緊密鏈結及美中貿易戰轉單效應,2020 年對美出口持續成長,經濟部並針對歐洲、美國及東協等台灣較具優勢產業,如體育用品、自行車、汽車零配件及紡織品等,透過辦理線上台灣形象展、虛擬展館、拓銷團、視訊採購洽談、線上產品發表會等作法,協助廠商全球布局;且疫情發生後,宅經濟等新興科技興起有助台灣電子產品出口。

經濟部觀察,自去年 10 月起,台灣對東協及歐洲出口即已正成長,11 月對東協出口成長 10.7%,對歐洲出口成長 6.8%,對美出口成長 17.7%。

而因應國際情勢,各國業者都在調整供應鏈,台商回流亦帶動台灣對其他國家出口成長;經濟部表示,持續透過「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加速引導上中下游優質台廠回流,讓台灣的產業鏈更為完整,加上我們有高階的人才優勢,可望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高科技研發、半導體先進製程及綠能發展四大中心,奠定未來經濟發展深厚根基。

此外,經濟部亦指出,結合台灣優勢及新南向國家需求,持續開發新南向商機,促成食品生技、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及與印度、印尼、越南、泰國等進行產業人才培育,並協助台灣商數位轉型。對於有大量製造需求的台商,則透過新南向政策協助將產線移往東南亞或南亞,布局全球。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