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 200 萬!Google 提供線上課程和證書,瞄準這 3 種開缺多又高薪的職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19 日 10:00 | 分類 Google , 人力資源 , 職場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年薪 200 萬!Google 提供線上課程和證書,瞄準這 3 種開缺多又高薪的職位


「不用讀大學,拿著一紙 Google 課程證書,就能快速找到高薪工作」,這是Google 最新的野心行動,試著填補現行教育和就業職能中間的斷層,更有望顛覆傳統教育市場。

去年 7 月,Google 預告將推出新的職涯證書計畫(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日前釋出更多細節:Google 在線上課程平台 Coursera 開設的 3 門課程將授予證書,包括專案管理、數據分析和 UX 用戶體驗設計。除此之外,之後還將開設一門安卓系統開發者的證書課程。

每門課程由影片、閱讀教材和實際操作組成,理論上可在 6 個月內完成。Google 表示,課程由 Google 內部相關領域專家設計並授課,學完以後將習得找到相關工作的必備技能。

收費方面,每門課都提供 7 天免費試用期,之後每個月收費 39 美元(約新台幣 1,100 元);也就是說,如果你越快完成課程,花費就越少。商業雜誌《Inc.》指出,學完一門課程不到 300 美元,比許多美國大學生一學期花在教科書的費用還少。除此之外,Google 也提供 10 萬個助學金機會。

更重要的是,Google 要讓拿到證書的人更容易找到相關工作。Google 和 130 間企業合作,包括拜耳(Bayer)、德勤(Deloitte)、SAP、英特爾(Intel)等大公司,其中多間企業承諾未來幾年會聘用固定數量的取得 Google 證書的求職者。

Google 發現就學、職能斷層,要提供落地且高薪的課程

Google 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指出,他們推出證書課程,是為了填補傳統教育和實際職場之間的斷層:「你不能認定下一代會自然學會需要的技能。」

身為全球頂尖企業,皮采表示「我們看見科技產業中許多職位空著,因為供需不匹配,然而仍有許多人急著想要求職。我們自問:『為什麼出現這個落差?』」

Google 指出,一個原因是,出於社經或其他因素,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大學教育。除此之外,Google 也發現,他們於 2018 年在 Coursera 推出的 IT 支援證書課程成為平台上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高比例拿到證書的學員擁有弱勢背景,58% 的人是黑人、拉丁美裔或女性,46% 年收入不到 3 萬美元。有 82% 學員表示證書在 6 個月內協助他們獲得升遷、找到新工作或成功創業。

這成為 Google 決定推出更多證書課程的契機,想要盡可能讓所有人都能負擔課程,以及教授落地、職場真正需要的技能。詳細來說,專案管理課程將讓學員學習敏捷專案管理以及實務策略性溝通技巧;數據分析課程將讓學員學習如何用 Tableau 工具以及 R 和 SQL 等程式語言來數據清理、數據分析和數據視覺化,進而能夠勝任初級或助理數據分析師的日常職責;UX 設計課程將介紹 UX 基礎知識,並讓學員完成行動 App、網站、跨平台體驗 3 個專案。

Google 特意開這 3 門課程,瞄準的是這幾個工作不僅開缺多、入門薪水也高:專案管理工作的年薪資中位數為 93,000 美元(約新台幣 260 萬 4 千元);數據分析工作的年薪資中位數為 66,000 美元(約新台幣 184 萬 8 千元);UX 設計工作的年薪資中位數為 75,000 美元(約新台幣 210 萬元)。

Coursera 執行長馬喬卡達(Jeff Maggioncalda)則表示,Google 開的課更有另一巧妙之處,能夠面向職場中個性不同的人才:「職業 IT 支援證書很有價值,但它是一個需要面對顧客的工作。」而專案管理、數據分析、UX 設計這些相異的課程能夠達到 Google 想要盡可能觸及越多求職者的目標。

Google 加強搜尋引擎「找工作」功能

Google 也致力讓弱勢、難以取得大學學歷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搜尋引擎推出新功能,當人們搜尋「no degree jobs」(不要求學歷的工作)時,搜尋結果最上方會出現一個新欄位,顯示不要求學歷的工作機會,也可以依據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篩選工作。

Google 發現,疫情時上網搜尋「沒有工作經驗如何找工作」、「不要求學歷的好工作」的數量飆升 750%。

藉由課程證書計畫和搜尋引擎功能更新,Google 不僅展現試圖解決職場學用落差問題的決心,也代表正式進軍廣大的教育市場。目前 Google 正與學習科技公司 Guild Education 合作,預計未來替其他企業如迪士尼、沃爾瑪提供證書課程,開始做幫其他公司「培訓」生意。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