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開啟航運新競逐,蘇伊士運河地位恐不保?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31 日 7:45 | 分類 交通運輸 , 國際貿易 , 環境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全球暖化開啟航運新競逐,蘇伊士運河地位恐不保?


長榮海運的巨型貨櫃船「長賜輪」日前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堵住歐亞航線重要通道的雙向通行,引起世界注目。過去百年間,蘇伊士運河是乘載眾多消費商品的貨櫃船最佳的航行路線;不過,在全球暖化下,北極海的「北方海路」崛起,恐在不遠的未來威脅到蘇伊士運河的地位。

北極海歷史性冬季通行,開啟航運新時代

台灣長榮海運承租的巨型貨櫃船長賜輪(MV Ever Given)23 日擱淺在埃及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使上百艘船卡在運河兩端苦苦等待通行。埃及當局出動多艘拖船牽引,以及以挖土機拓寬河道,協助長賜輪脫困,目前已有進展。物流專家警告,若蘇伊士運河無法盡快恢復通行,全球包括食品、電器、衛生紙等各種民生用品都難逃衝擊,不僅貨品延誤送達,價格也可能調漲。

蘇伊士運河就這樣被塞住動彈不得,也讓俄羅斯趁機推銷航經北極海的「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莫斯科時報(Moscow Tines)報導,俄國國有核能公司 Rosatom 24 日在 Twitter 戲謔發文說,北方海路「寬敞得多」,是一條「可行替代」航道。同時,若誰家船隻不幸撞到冰山也不用擔心,俄國到時會出動破冰船鼎力相助。

不過戲謔推文在氣候暖化危機背景下,更深藏玄機,牽扯的是區域多方利益競逐與氣候危機應對,不容小覷。

美國網路媒體 Vox 報導,俄國最大航運公司 Sovcomflot 一艘商船在 2 月航經北方海路,是歷史上首度有商船在嚴冬季節通過此航線。這是因為氣候暖化造成融冰數量增加,讓此航線 365 天通行成為可能。

本次歷史性航行打開航運產業許多可能性,同時也對蘇伊士運河在全球海運的商業領導地位帶來潛在挑戰,歐亞航線的重要海上咽喉恐有一日被北方海路取代。安全專家早已注意到航運新時代將至,預測全球地緣政治和環境問題都將受北極海開放的深遠影響。

北方海路崛起,蘇伊士運河地位受挑戰

全世界約有八成的貨物都仰賴貨櫃船隻運輸,可想見全球航運版圖重新洗牌,影響會多麼大。過去 100 年,貨櫃船多取道相同路徑,通過地中海和紅海間的蘇伊士運河,這比經過南非好望角的航線,要減少約 2 週航期。

歐巴馬政府任職國土安全部事務助卿、現為哈佛甘迺迪學院國際安全講師的凱燕(Juliette Kayyem)告訴 Vox,過去全球海上貿易必須通過蘇伊士運河,是因北極海域無法通行,現在來往中國和歐洲的船隻可取道連通東西向的北方海路,未來將對蘇伊士運河帶來競爭壓力。

凱燕指出,以歐洲到中國的航行來說,現在須從荷蘭通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接著經過南印度,再到中國海港。如果從諸如大連等中國北方海港取道北極海至歐洲,航期有望比現在減少一半。同時,這將省下大筆支付給沿途停靠與通行的海港城市和重要運河所在國的大筆費用及稅金。

可以想見,北方海路的崛起將改變一切,不意外地,這條海路對最鄰近北極海的中國和俄國受益最大;然而,亞太地區國家如澳洲、日本和越南等國,也不會對這場海上競逐置身事外。

北極海開放,地緣政治和環境影響深遠

區域專家也警告,未來在北方海路的交通將日益繁忙,但在缺乏治理之下,各強權的爭霸勢必會讓許多敏感的安全問題陸續浮出水面。

首先的問題是,誰允許得到哪些航線?在哪些時間航行?同時,北極海的油氣資源極為豐富,若在主權爭議海域發現油氣資源,誰擁有開採權?北極海未來的探鑽活動、礦藏所有權、交通等這些艱難議題都是美國所屬的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將面對的燙手山芋。

地緣專家認為,北極海開放的新現實將會是對拜登政府的重大考驗,特別是中國與俄國聯手進擊。若要對抗中俄的主導權,美國勢必更積極參與北極地區活動。

同時北極海航線全年通行也意味氣候危機。北極去年 9 月測到的海冰面積,是 1979 年有衛星紀錄以來第二低。海冰不斷融化釋放的海水不會憑空不見,將導致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全球濱海地區都將受到劇烈衝擊。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ashayBaindur,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