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危機,研究:開車也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07 日 10:42 | 分類 環境科學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被忽略的危機,研究:開車也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


近年來科學家關心微生物、海洋、淡水和陸地的塑膠微粒污染,但卻忽略大氣的塑膠微粒傳輸,科學家認為,從汽車輪胎和煞車系統釋放出的塑膠微粒,才是海洋塑膠污染的主要來源,且污染程度遠超過想像。

微粒以大於 5 釐米的大塑膠,介於微米至 5 釐米的微塑膠和小於 1 微米的奈米塑膠顆粒釋放到環境,透過光降解、物理磨損、水解和生物降解破碎成較小尺寸,影響珊瑚礁、海洋和陸生動物及人類健康。

塑膠的重要來源是車輛輪胎與煞車磨損。輪胎並非堅不可摧,會透過磨蝕和摩擦磨損成細小碎片,稱為輪胎磨損顆粒,煞車系統在摩擦時也會產生顆粒。一份刊登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指出,每年從輪胎掉下 610 萬噸塑膠,佔所有塑膠顆粒 1.8%,另外 50 萬噸來自煞車,然後透過空氣傳播最終落入海中。

研究人員模擬輪胎磨損顆粒剎車磨損顆粒在大氣傳輸,但只考慮平均粒徑為 0.5~9.5 微米的顆粒,因這些顆粒可長時間保持懸浮狀態。模擬發現,全球每年不僅產生大量道路塑膠微粒,且會長時間在空氣傳輸,最終可能沉積在數千英里外。研究人員特別指出北極,他們認為,污染物落在北極的話,會構成更大威脅,因為輪胎和煞車顆粒會吸收光,可能增加升溫和融冰速度。

至於停留時間,模擬發現,輪胎和煞車釋放的塑膠微粒在空氣停留的時間平均為 18~37 天。較大粒子不會傳太遠,主要積在道路附近,但較小粒子傳播很遠,並沉積在世界各地,43% 落在陸地,剩餘的落在海洋。

塑膠微粒可能比預期更多,因為研究小組未考慮非公路車輛,例如牽引機和建築機械等。雖然這些車輛數量比汽車少,但承受負載更重,會加快輪胎和煞車系統磨損。

最近研究發現,與輪胎磨損塑膠微粒有關的化學物質導致美國太平洋西北部本已處於危險的鮭魚死亡。皮尤慈善信託基金(Pew Charitable Trusts)最近報告也提到四種塑膠微粒來源就佔海洋塑膠微粒污染的四分之三,也包括汽車輪胎磨損。皮尤也提出解決方案,包括改進輪胎設計並減少行駛里程,可在 2040 年前將輪胎產生的塑膠微粒污染幾乎減半。

但是《自然通訊期刊》研究指出,考慮到人類對汽車和公路旅行的依賴程度,以及合成橡膠在製造輪胎方面的需求,塑膠微粒來源可能很難消除。

(首圖來源:Flickr/Daniel R. Blum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