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究竟何時能結束?科學家點出關鍵答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17 日 11:00 | 分類 國際觀察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新冠肺炎究竟何時能結束?科學家點出關鍵答案


疫情也許快結束了,但尾巴卻拖得很長,由於許多國家防疫政策短視敷衍,加上某部分富裕政府專注疫苗需求,更加劇疫苗接種不平衡。

2019年底自中國武漢爆發新冠肺炎那刻起,全世界便陷入無盡的病毒蔓延與恐慌,無以復加的恐懼、毫無止盡的封閉與封鎖,不少人都期待疫情真正結束、高掛口罩的那天。

雖然2021年初疫苗漸漸普及,但各國施打率不均和不斷變異的變種病毒,似乎都讓這場疫情沒有看見尾聲的那天。

國際上,各領域專家都對疫情結束、正常旅行的那天沒辦法有正確解答,但大部分都肯定,唯有疫苗普及、群體免疫效果提升,才是真正終結病毒的那天。

然而《Bloomberg》統計,世界各地疫苗施打率非常不一,有的國家高達75%施打,有的國家施打率還低於0.1%──大部分疫苗都集中已開發國家,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都疫苗一劑難求的狀況下,全球還有漫長的抗疫之路要走。

從歷史借鏡,疫情結束永遠不那麼明確

▲ 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當年造成約5千萬人死亡。(Source:U.S. Army photograph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Business Standard》報導,疫情也許快結束了,但尾巴卻拖得很長,由於許多國家防疫政策短視敷衍,加上某部分富裕政府專注疫苗需求,更加劇疫苗接種不平衡。

國家能力不足、物流不通暢、不信任與錯誤訊息疊加下,導致數百萬人因防疫落後擴大全球經濟差距,澳洲(Australia)、紐西蘭(New Zealand)側重零病例而不願開放邊境,疫苗施打速度也非常緩慢。

科學家表示,人們從過去大流行疾病可知道,一場疫情要終結,永遠沒辦法那麼快或明確。像是追蹤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 flu)起源很容易,但要確定結束日期就不簡單,只知約略是1920年冬天後;小兒麻痺症(poliomyelitis)雖然早有疫苗預防,但還是沒終結。

誠然,科學與醫學永遠比以前進步,克服新冠肺炎並不是模糊狀態,專家表示,研究人員比預期更早破解疫苗難題,並以創紀錄時間研發出疫苗,足夠劑量施打也對變種病毒有效,一些流行病學家也開始考慮用住院人數,而非確診人數為衡量病毒風險的指標。

終結疫情的關鍵在提供弱勢國家疫苗

▲ 因封鎖令許多商家封閉,經濟損失慘重。(Source:Flickr/Eden, Janine and Jim CC BY 2.0)

全球爆發疫情後過了一年半,新冠肺炎依然有破壞力,許多國家至今一天新增病例還達3萬之多。專家表示,「太多先天條件不公平和官僚主義,讓對抗疫情的表現很糟,這不僅是貧困問題。」

對一些國家來說,疫苗創造機會,可扭轉疫情流行初期的種種荒腔走板行為,並贏回政治成功──英國和美國就是一例;不過最引人矚目的還是以色列(Israel):歸功於完善的健保系統,還有與輝瑞公司的合作,雄厚財力讓他們能負擔龐大費用,這也確實讓總理班傑明(Benjamin Netanyahu)成功連任。

專家坦言,這種疫情大流行的後期是,如果人民沒有普遍接種疫苗,解封後病例激增、再封鎖的循環就不會結束,讓整個世界沒辦法回到疫情前樣貌。「大國應該齊心協力,盡快提供發展中國家疫苗,而不是只顧自身利益、猶豫不決,更應該對弱勢國家提供醫療器材協助和支援。」

疫情是否結束,取決於個人心理狀態

▲ 因疫情影響,戴口罩上街已成基本配備。(Source:Flickr/sdttds CC By 2.0)

《Seattle Times》報導,一年多來世界一直與惡性、不斷傳播的新冠病毒交戰,病毒殺死全球400多萬人,且還在增加,但這敵人不會向人類投降,事實上,人們可能永遠無法打敗它。

專家強調,關於疫情,其實沒辦法有結束時間表,對否認新冠肺炎威脅的人來說,疫情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因疫情失去親友的人,卻永遠看不到傷痛的盡頭。

「我認為人們並沒有為疫情的結局做好準備。」《流行病心理學》作者、臨床心理學家史蒂文泰勒(Steven Taylor)說,「有些人認為可能有天醒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出來宣告新冠肺炎終結,但情況不會如此。」

他強調,從歷史看,確定疫情的結束一直很「混亂」,畢竟各種疫情的威脅都因不同國家而異,即便同個國家,不同區域也會以不同速度結束疫情,「更可能出於心理原因,對某些人來說,疫情永遠不會結束。」

「決定何時恢復正常,是關於心理情緒而不是確診數字。」人們可能單獨從這場危機走出來,卻也可能從此戰戰兢兢面對疫情後生活。

▲ 疫情是否能終結,也許最終取決於每個人的心理狀態。(Source:Flickr/Anthony Quintano CC BY 2.0)

科學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最終會成為類似流感的常規病毒。

臨床心理學家萊恩(Ryan Van Wyk)說,即使未來疫情的威脅基本消除,許多人也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感到安全。

「許多人很容易受到大流行後情緒問題的影響。特別是因為新冠肺炎而失去親人的人,會經歷長時間的悲痛。」他強調有情緒問題史的人,疫情期間經歷巨大痛苦,並可能會在疫情後期持續掙扎。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