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掉的食品通膨,還看不到隧道盡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13 日 15:36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躲不掉的食品通膨,還看不到隧道盡頭


這一兩個月台灣餐館狂掀漲價潮,從餐飲連鎖麥當勞到小吃店阿堂鹹粥都放膽漲下去,許多街邊巷弄小吃店剩下兩條路可走,不是漲價就是倒閉。不只外出用餐變貴,想要在家煮飯省錢的家庭也會發現食品價格紛紛漲價,市場預期這波全球漲價潮還會持續到明年,甚至有機構預測明年漲更大。

由於各國解除 COVID-19 限制,供應鏈混亂和短缺,今年包括食品和能源等必需品的通貨膨脹率全都飆升。聯合國食品價格指數 11 月連續第四個月攀升至 2011 6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最新的通膨數據更是驚人,11 月通脹率飆升 6.8%,是自 1982 年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這幾乎影響所有行業,除了能源,食品價格最敏感。美國餐廳價格截至 11 月的前 12 個月內飆升 5.8%,是自 1982 1 月以來最大 12 個月漲幅。在家做飯也省不了,食品雜貨價格也創歷史新高,上漲 6.4%,是自 2008 12 月以來最大 12 個月漲幅。牛肉漲幅最顯著,價格上漲 20.9%,其他肉類價格也有大波漲幅,總體而言,肉類價格自一年前以來上漲 16%。肉類和家禽價格的飆升在過去一年約占食品通膨的四分之一。

食品與勞動力成本全面上漲,漲價已經是所有餐廳擋不住的壓力,許多連鎖餐飲品牌已經調漲價格,且還沒漲完,美國主要食品公司如卡夫亨氏 (The Kraft Heinz Company) 和億滋 (Mondelēz International) 都計劃明年初上調零售客戶價格,加拿大食品價格報告預計 2022 年食品支出將出現有紀錄以來最大年度增幅。

荷蘭合作銀行 (Rabobank) 最新報告指出,在不可預測的天氣、不斷上升的消費者通膨,以及能源和勞動力危機的完美風暴推動下,即使價格已經處於 10 年高位,全球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不太可能短期內緩解。報告指出,主要是食品生產底線都在漲,從化肥和其他投入成本增加,農民成本也攀升,食品業者避險與增加庫存緩衝供應衝擊的影響也推高需求。

報告指出,如果有種商品能概括全球食品價格的壓力和風險,那就是小麥。前年世界生產的小麥供過於求,因此保持庫存充足,但現在芝加哥小麥期貨合約接近九年高位,而全球小麥已滑入 2012~2013 年以來最大赤字,連續第二年赤字。供應短缺主要還是天氣影響,乾旱和高溫席捲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主要小麥生產國,連續兩次拉尼娜事件加劇狀況。

由於小麥是支撐基本糧食安全的主食,小麥價格上漲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地緣政治後果,如法國大革命和阿拉伯之春這樣的事件就歸咎於高糧價。荷蘭合作銀行預測,2022 下半年小麥將出現少量盈餘,但不足以抵消今年全球面臨的缺口。

雖然消費者基本上已接受漲價,阿堂鹹粥漲價後仍大排長龍,美國麥當勞調漲 6% 也無人有異議,另一家連鎖餐飲 Chipotle 漲價後同店銷售額繼續成長。但聯合國報告稱由於麵包、肉類、牛奶和大米等必需品價格上漲占低收入家庭收入更大比重,這波全球食品價格飆升對低收入家庭打擊尤其嚴重。挪威化肥公司 Yara International 執行長對能源價格上漲與對化肥價格的影響表示擔憂,稱可能會衝擊發展中國家,增加糧食危機風險。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