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許多城市都受海平面上升及強降雨洪水威脅。科學家預期如果排放量不減少,到 2050 年生活在 570 個城市的 8 億人口將面臨海平面上升影響。有些國家已做到優秀的防洪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漢堡,且是取自古荷蘭時代土丘,省掉昂貴且醜陋的海提建造成本。
由於氣候變化太極端,科學家很難預測降雨引發的洪水,譬如夏天若持續高溫,然後又下大雨,水就不會滲入地下,河流水位短時間內就會暴漲。類似的超強降雨事件已對歐洲部分地區造成嚴重破壞,今年 7 月災難性洪水席捲德國西部,造成 166 人死亡,稱為 400 年一遇事件。
德國漢堡是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眾多城市之一,雖然漢堡距北海 100 多公里,但低地易受風暴潮和強降雨影響。如漢堡大學 (Hamburger University) 地理研究所科學家表示,如果沒有防禦措施,約 45% 地區會經常淹水,影響 30 幾萬居民。
據電腦模擬預測,防洪設施需要至少 8 公尺高,才能保護漢堡免受洪水威脅。過去漢堡長期依賴堤防系統,現在正實驗各種新防洪策略,最著名的就是 HafenCity。《彭博》報導,開發商吹捧為「海濱新歐洲城市的藍圖」位於 157 公頃的半人工島,世界各地專家描述為「世界最具創新性的城市防洪系統之一」。
HafenCity 曾是被遺棄的海港區,2008 年正式成立,到今天都還在建設,到處都是亮眼的新建築,估計港口新城全面建成後,龐大的開發區有經濟適用房和市場價住宅區、辦公樓和文化空間,可容納 2 萬人。
特別的是 HafenCity 大部分建築與公共空間建在高潮線以上 7.8~8.5 公尺的人工台地,稱為 Terp。其實早在現代海堤時代之前,荷蘭人就建造土丘防洪,至少公元前 500 年就存在,荷蘭許多地方可看到教堂、農場甚至村莊建在平坦的小丘上,這些人工沙丘最初是為保護房屋、整個村莊和教堂免受洪水侵襲。
漢堡市採用這古老構想,讓城市防洪不再依賴海提阻隔,能與大自然融合。德國人還把這些土丘蓋得很美,如 HafenCity 有一條長約 600 公尺、知名設計師 Zaha Hadid 設計的防洪河濱步道,就是將防洪與城市規劃結合,聳起台地透過台階自然與水域連接,讓人愉快步行,還有商店和餐廳,台階也可當作圓形劇場。
海平面上升不可逆,最近科學家發現南極末日冰川正在崩塌,最糟糕的情況會使海平面上升 3 公尺。防洪是長期抗戰,過去只是加固堤壩,但現在需要發揮創造力。荷蘭城市設計師表示,現代城市建設必須超越短期防洪,考慮對社區、經濟及人們與水的關係等長期影響。防洪設施持續建設,漢堡市預計 50 年內將投資高達 10 億歐元建設新防洪措施。
- In Hamburg, Surviving Climate Change Means Living With Water
- HafenCity’s flood-proof design in Germany can cheat rising sea levels
- Zaha Hadid Architects Niederhafen River Promenade Hamburg
(首圖來源:Flickr/zczilling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