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6 年間,VR / AR 產業非常火熱,認為是手機後的明日之星,當時無數投資人眼中,這產業蘊含千億規模商機──不過這些商機並沒有真正意義的爆發,雖然相關科技逐步拓展推動,但以遊戲起家的 VR / AR 市場熱度已逐漸消退。
但如果以每年超過 460 億美元的遊戲業產值來看,要靠「沉浸式體驗」的元宇宙產業,中國當然不能缺席,畢竟中國已缺席遊戲主機、VR 眼鏡這類元宇宙重要媒介,現在更不能在缺席元宇宙製作──因現在股市最熱門的就是「元宇宙」三個字。
元宇宙未至,炒作先來
中國網紅經紀公司天下秀 11 月 18 日發了公開信,提及公司將布局元宇宙的信心,結果兩個交易日連續漲停板,股價直接上漲 12%(但很快被中國監管機構打臉)。這類「元宇宙」話題不斷延燒,全球股市也在第四季因元宇宙,許多公司股價再度揚起──當然包括台灣幾乎從媒體消聲匿跡的宏達電。
據統計,中國第四季元宇宙相關投資額超過 64 億人民幣,超過台幣 300 億元,但 2020 整年中國 VR / AR 相關產業投資也才 21 億人民幣。包括收購 VR 公司的字節跳動、華為、阿里、騰訊等中國大公司,都陸續以投資、併購、成立新公司等準備加入元宇宙賽道。整體看,AR 眼鏡、光學零組件、感測零件等硬體領域,是目前較多的融資項目。
▲ 調研機構整理 9~11 月中國元宇宙相關投資。(Source:智東西)
不過初期全球許多大型投資項目除了投資教育應用、硬體等環境,還有很大部分投資遊戲公司,畢竟元宇宙極重要部分是沉浸式場景與體驗,正是遊戲廠商擅長的領域──創造一個世界,自然遊戲廠商也會是元宇宙重要一環。
北京政府對科技業的壓制態度
不過北京針對遊戲業、科技業的壓制也是最令人擔心的部分,這幾年針對貸款、二級市場的融資交易有更多限制,但類似今年的嚴格措是幾十年來僅見。儘管高盛與法國巴黎銀行對中國前景表示樂觀,並認為北京監管高峰已過去,但相較科技產業與房地產的打擊,整個遊戲產業面對的打擊可說是前所未見。
有些人認為遊戲業針對防沉迷禁令的整頓,主要來自家長與政府監管孩童,尤其今年還完成了一整套臉部與其他個人辨識系統,為防沉迷禁令執行工具之一。當然家長或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疑慮存在,但對北京政府來說,從各方各面整頓這些「Too Big to Fail」的企業,避免整個中國經濟過於仰賴虛擬市場。
▲ 從騰訊六個月來股價,就知道這些針對科技業的打擊是成功的。(Source:Google )
從今年開始,北京將網路數據資料視為重要資產,更大力推出各類法案,以避免這些個資遭(中國政府以外)公司濫用,並確保政府全面管制科技公司擁有的個資。但管制本身對北京來說是雙面刃,畢竟元宇宙產業還沒有真正成形,如果這類得以獲取大量資料的元宇宙概念逐步成形的過程,許多中國人資料可能被北京政府以外勢力把持,發展較慢的地方將有淘汰的風險。
北京過往採取發展放任策略:盡可能透過融資、寬鬆法規扶植新興產業,騰訊曾公開表示,不但有能力跨入元宇宙行列,且相信只要透過合適監管,中國政府就會支持此類技術發展。但這番說詞很快被中國國營媒體經濟日報、人民網等打臉,認為元宇宙炒股與一頭熱現象不可取。
中國想壓制因為疫情而火熱的虛擬經濟
以往中國經濟發展在寬鬆制度加上人口紅利下,網路產業、代工產業領頭衝出雙位數成長的經濟發展好多年,但近幾年的打擊加上總理習近平一番「實體經濟必須注重」談話下,遭打擊的網路公司與科技公司,主要都是希望使用者「不要再黏在」網路,注意力轉到實體經濟活動,如鼓勵年輕人參加體育活動。
普遍來說,即使疫情讓虛擬經濟不斷成長,北京仍出手整治所有網路相關虛擬經濟行為:包括購物、電支、貸款、教育與電玩。從網路實名制度到防沉迷禁令,這些做法可壓制公司從疫情賺取利潤過於巨大,同時也能在需要時有打擊這些公司的手段。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是中國採取官、產、學結合開放的組織,是個中立研究平台,並提供政府中國信息化(也就是數位化)相關研究。秘書長兼任研究員曾示警:元宇宙有種內在壟斷基因,需要避免元宇宙被少數力量壟斷。
這些話正呼應中國監管部門打擊科技公司的背景,而這些公司除了遊戲產業,也正打算進入元宇宙產業分一杯羹,但北京不會樂見這些公司變得太龐大。
(首圖來源:百度 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