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接觸空氣 5 分鐘傳染力驟降!英國最新研究證實「戴口罩最有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2 日 18:13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新冠病毒接觸空氣 5 分鐘傳染力驟降!英國最新研究證實「戴口罩最有效」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接觸空氣 20 分鐘失去 90% 傳染力,其中大部分傳染力在 5 分鐘內消失,這是全球首次模擬新冠病毒在人體呼氣後如何存活的研究,再次強調短程傳播的重要性,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是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氣膠研究中心(Aerosol Research Centre)主任瑞德(Jonathan Reid)表示,人們一直關注通風不良的問題,以為病毒會透過空氣傳播到幾公尺外,或是房間的另一頭,但其實最大的暴露風險是靠近某人的時候。

瑞德指出,當你走得更遠時,不僅氣溶膠會稀釋,而且傳染的病毒也會更少,因為時間一久,病毒已失去傳染性。

病毒在空氣飛沫中能存活多久,這個假設是根據病毒噴灑到一種名為「戈德堡鼓」(Goldberg drum)的密閉容器中,戈德堡鼓旋轉以保持飛沫在空氣中傳播,美國研究人員使用這個方法發現,3 個小時後仍可檢測到具傳染性的病毒,但這類實驗無法精準複製人類咳嗽或呼吸的情況。

取而代之的是,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一種設備,能夠產上任意數量的極小病毒顆粒,並在兩個電子環之間懸浮 5 秒到 20 分鐘,同時嚴格控制溫度、濕度與紫外光線密度,這是第一次有人能夠真正模擬呼氣過程中的氣溶膠狀態。

這項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表明,隨著病毒顆粒離開相對濕潤和富含二氧化碳的肺部環境時,水分會迅速流失變乾,而轉移到二氧化碳濃度較低的環境時,這與酸鹼值(pH)快速升高有關,這兩個因素都會破壞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但顆粒變乾的速度會隨著周遭空氣的相對濕度而變化。

當濕度低於 50% 時,類似許多辦公室相對乾燥的空氣狀況,病毒的感染力會在 5 秒內掉失去一半的傳染力,之後感染力下滑速度會更慢、更穩定,並在接下來 5 分鐘進一步減少 19%,而濕度達 90% 時,相當於蒸氣室或淋浴間的環境,病毒傳染力下降更為緩慢,5 分鐘後仍有 52% 的顆粒具有傳染力,20 分鐘過後會降到約 10%,之後這兩種環境的病毒感染力就沒有什麼不同。

然而,空氣的溫度對病毒的傳染力並沒有影響,這與人們普遍認為病毒在高溫環境的傳染力會降低的概念有所不同。

瑞德指出,這意味著若今天在酒吧跟朋友吃午餐,主要的風險可能是會把病毒傳染給朋友,或者朋友會把病毒傳染給我,而不是被餐廳另一端的客人給傳染的,這顯示在人們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時,戴口罩的重要性。

英國列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臨床病毒學家陳偉志(Julian Tang)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支持流行病學家實際觀察到的狀況,證實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對於預防感染非常有效,改善通風也有幫助,尤其是在靠近感染源的情況。

英國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病毒學副教授葛里芬(Stephen Griffin)強調保持通風的重要性,因為當空氣不流通時,氣溶膠會迅速充滿室內空間,因此假設有感染者待在室內,整個空間將充滿病毒量。

迄今為止,研究團隊對三種引發新冠肺炎的 Sars-CoV-2 病毒變異株進行試驗,全都得出相同的效果,包括 Alpha 變異株在內,並希望未來幾週內能開始以 Omicron 變異株進行實驗。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