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支持保種有成!第 526460 號小行星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7 日 13:03 | 分類 生態保育 , 生物科技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台泥支持保種有成!第 526460 號小行星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台泥今日舉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發表會與授證儀式,由於長期支持保種中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熱帶與亞熱帶植物保育基地,中央大學特別將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第 526460 號小行星,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Ceciliakoocen)」,並通過 IAU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是由台泥前董事長辜成允及辜嚴倬雲,提供屏東高樹鄉的「泰和農場」部分土地,由台泥投入經費支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推動成立國際熱帶植物保育基地,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老董事長辜成允為兩岸、亞洲和世界和平然諾一生,將企業的經營宗旨與社會利益緊密相連,心中所念便是謀求人民福祉與回饋社會,而辜嚴倬雲女士則熱心公益事業,無償捐出屏東泰和農場 20 公頃土地,從年輕便致力慈善事業及婦女地位的平等均權,支持弱勢團體,從未改變。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熱帶和亞熱帶的瀕危或珍稀植物為主要蒐集項目,採集獵人們的足跡從東南亞、中國大陸、大洋洲、非洲、中南美洲等處,在那些被快速破壞的雨林消失前,搶救下將滅絕的植株,這些行動也引起包括國家地理頻道等國際媒體的關注。

從初期的蘭科、鳳梨科等 12 類植物,後再新增秋海棠、多肉、水生及苔蘚等,保種中心累積 30 類植物,其中有世界之最或野外滅絕的種類,目前已有 3.4 萬種活體植物,並針對植物的不同部位,進行液態氮冷凍保存,現有 4 千多個物種、2.5 萬份組織標本,為下世代的科學家準備研究材料。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肯定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對於保存物種,以及盡力降低物種消失的危機所付出的心力,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決定將 2006 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這項命名已在 2021 年取得國際確認。

張安平近年來更邀請保種中心團隊,協助台泥位於花蓮和平、蘇澳太白礦區的復育,透過保種中心將種源帶回研究,以原生植物作為礦山復育目標,大量繁殖白及與東方狗脊蕨的幼苗,重新種回原棲地,實踐由花房回到原野的目標。

張安平表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設立之初的使命就是打造一個熱帶植物諾亞方舟,以維護全球生物的多樣性,10 餘年來搜藏近 3.4 萬種植物,如今又賦予一顆編號為 526460 星球的新生,辜嚴倬雲保種中心(Ceciliakoocen)的名字將永久鐫刻在星球上。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為 2006 年 8 月 28 日由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及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大小約在 1-3 公里之間,繞行太陽一圈 5.62 年的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的近日點為 3 億公里,最遠的遠日點為 6.46 億公里。

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強調,估計到 2050 年,全世界 40 萬種植物將有四分之一走向滅絕,若沒有積極的拯救行動,本世紀末可能有三分之二的物種消失,而每種植物的消失,伴隨著數以百計的生命滅絕,人類必須為災難後,重建自然、儲備素材,繼續承載人類復育自然的希望。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