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危機升溫,整體對半導體供應鏈衝擊較小,高盛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重塑每間公司的成本公式,成為影響公司決定的關鍵因素。
晶圓製程中會用到許多原物料和化合物,這些特殊材料需要高標準的精煉。氖氣是光刻製程所需的關鍵化學品,有助於產生雷射光源,主要應用於先進製程極紫外光(EUV)及成熟製程如氟化氬(ArF)深紫外(DUV)波長光刻曝光環節。不過在晶圓製程中整體用量較少,通常只需要每年更換一次儲氣罐。
再者,2014 年克里米亞遭俄羅斯併吞後,氖氣價格翻倍上漲。自那時起,晶片製造商已經追求基本原物料/氣體供應多樣化,而主要晶片製造商如台積電、聯電、美光、英特爾、格羅方德、SK 海力士等都表示沒重大影響。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數據顯示,俄羅斯2021年全球晶片採購量不到 0.1%,戰爭帶來的需求影響可忽略不計;終端需求方面,Gartner 預測俄羅斯 2021 年占全球智慧手機和筆電出貨量不到 2%。若俄烏緊張局勢蔓延,恐影響到歐洲這個晶片消費的關鍵市場。
高盛指出,由於疫情、供應短缺等供應鏈不確定性,目前半導體產業的庫存水平已高於過往,隨著地緣政治風險提升,半導體供應鏈將繼續維持較高的庫存水平一段時間。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重塑每間公司的成本公式,「地緣政治風險」和「與風險相關的潛在邊際成本」將成為公司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當涉及全球擴張、供應鏈管理和資本支出時,這些因素可能重塑成本公式,例如影響台積電評估在德建新廠的可能性,而俄烏衝突可能對與歐洲地區有關的投資決策(特別是產能擴張)產生實質影響。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