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的惡意併購結果大都悲劇收場,馬斯克買 Twitter 是瘋了還是真有遠大理想?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21 日 8:00 | 分類 數位內容 , 社群 , 網路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矽谷的惡意併購結果大都悲劇收場,馬斯克買 Twitter 是瘋了還是真有遠大理想?


馬斯克喊收購 Twitter 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加上拒絕 Twitter 董事會席次提議,明顯 Twitter 董事會推出允許股東折價購買股票、以抬高收購方成本的「毒藥丸計畫」,已是 Twitter 董事會倉促下不得不下的一步棋。這種併購提議的速度過快,幾乎可認為是惡意併購。

矽谷併購通常都是冗長談判、條件拉扯、監管申請過程,但美國史上惡意併購案例極少,且多以失敗收場。

惡意收購導致的員工流失

1999 年,《哈佛商業評論》學者 Saikat Chaudhuri 與 Behnam Tabrizi 合撰文章談到科技業的惡意併購。內文說「科技領域的惡意併購很少產生深遠影響,且高科技領域很少成功,因公司關鍵員工通常會疏遠併購者」──不管員工、關鍵領導者或高層,通常會在惡意併購後求去,這類併購導致公司(尤其矽谷科技公司為最)的人力衰敗。

提到悲劇的收購案例,甲骨文收購 PeopleSoft 的案例足以成為經典,直到 2022 年矽谷還有人津津樂道。甲骨文認為程式跟資料庫結合是未來趨勢,因此惡意併購 Peoplesoft,但原本董事長、執行長與關鍵性領導階層相繼出走加入別家公司,最終 Peoplesoft 的價值在雲端浪潮下消滅殆盡。

換句話說,關鍵性的公司人才,是惡意併購最有可能保不住的對象,這也可能導致公司併購後走向衰敗。

馬斯克覺得私有化 Twitter 更有遠景

馬斯克持有大量股份的時間點,就有許多 Twitter 員工掛冠求去──這類事情在矽谷並不少見。馬斯克是個百分之百的工作狂,一般來說,這類領導者不見得會承認需要原本員工,而認為有一萬個自己,就能把公司經營得順風順水。

當然,有人覺得馬斯克只是接近惡意併購,還不到惡意併購,雖然做法的確有爭議,不過也有人認為沒跟董事會善意溝通就算惡意併購了。

即使 Twitter 經營逐漸有起色,但多年虧損,競爭對手還成功擠下 Twitter 市占,諷刺的是 Twitter 卻算現代社群平台的始祖,就連中國微博都是抄襲 Twitter 起家。或許對馬斯克而言,守舊的管理階層與員工正是 Twitter 還在虧損掙扎的罪魁禍首。

通常馬斯克這類激進股東開始收購時,會快速獲得一定比例股份,且讓自己或代理人進入董事會,對公司管理產生影響。但馬斯克拒絕成為董事,據他給 Twitter 董事長的回信,認為自己全面掌控的 Twitter 會比一堆董事更有建設性:「有鑑於我對管理階層沒有信心,也不相信我能推動公開市場(指上市公司)改革,我需要重新考慮當股東的立場。」

到底是狂人?還是想靠 Twitter 賺錢?

馬斯克是為了賺錢嗎?從多次訪談、Twitter 推文及過往作為看,都證明馬斯克並非正常人,他的人生目的不純賺錢,而是想盡辦法實現腦中的瘋狂想法,甚至是為了人類走更長遠的路。如果他的目的是賺錢,應該有不少比 Twitter 更好的目標。

他因收購 Twitter 接受 TED 負責人專訪時,是這麼說的:「我強烈的直覺認為,一個受信任且有廣泛言論包容性的公共平台,對人類的未來發展有決定性影響。」「人們能同時擁有現實面與自己的觀點,有個地方在法律允許範圍發言非常重要。」

雖然他這樣說,但目前除了出價與提出私有化架構,也沒有說想怎麼經營 Twitter,這正是他收購感覺充滿惡意的原因。Twitter 採取毒藥丸計畫打算延遲被收購時間,但馬斯克也表示還有其他計畫──換句話說,由於馬斯克擁有足夠資金,Twitter 要避免被收購能用的手段很少,甚至可能得賣給金主。

「Twitter 有非凡潛力,如果能成為 Twitter 的擁有者,我能引出它的潛力。」這是馬斯克對 Twitter 董事長發下的豪語。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