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的現在,沒人相信 iPhone 能成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01 日 22:22 | 分類 Apple , iPhone , 科技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15 年前的現在,沒人相信 iPhone 能成功


15 年前初代 iPhone 上市,Apple Store 外都是人,這種景象一直持續到現在 iPhone 發表。蘋果總有種魔力,每當新品發售,世界各地 Apple Store 外總有一群人等著,甚至為了拔得頭籌,還會提前在 Apple Store 外夜排。

2007 年 6 月 29 日一早,蘋果高層分別到不同城市 Apple Store 見證歷史一刻。Phil Schiller(全球行銷副總裁)去芝加哥,Jony Ive(首席設計師)和設計團隊去舊金山,賈伯斯則現身離他家只有一英里半距離的 Palo Alto Apple Store。與賈伯斯一起見證歷史的還有 Mac 團隊前靈魂人物、聯合創辦人 Steve Wozniak 及 Bill Atkinson 等。

▲ 賈伯斯在 iPhone 首賣日現身 Apple Store。(Source:Palo Alto Online)

毫無疑問,iPhone 是蘋果史上最重要的產品,蘋果高層或 iPhone 創造者一起現身各地 Apple Store,與眾多用戶一同見證,十分罕見。

沒人相信 iPhone 會成功

從 2007 年 1 月發表,再到 2007 年 6 月底上市,時隔半年。期間不光開發團隊為了趕進度而備受煎熬,分析師和資深媒體也沒閒著,不過他們也不會幫蘋果打氣或肯定,而是徹底站在對立面,集體看空。

微軟 CEO、RIM CEO、彭博社、商業週刊等均認為 iPhone 根本贏不了,在黑莓、諾基亞、摩托羅拉面前,就是蚍蜉撼大樹。業界如此狗眼看人低,因斷定初代 iPhone 外觀與操作方式根本無理。

2006 年第四季,全球售出 2,200 萬支智慧手機,但被諾基亞、黑莓、摩托羅拉和 Palm 瓜分。當時手機是長方形,上半部是螢幕,下半部是按鍵。且人們認定手機就是長這樣,從螢幕取得資訊,鍵盤輸入,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互動方式。

iPhone 出現前,可能沒人知道可像翻書翻照片,可用手指捏合就縮小圖片,點擊頭像打電話。2007 年 1 月 MacWorld 大會,賈伯斯點擊艾夫(Jony Ive)頭像與觀眾席的艾夫通話時,很多人把這通電話與百年前貝爾(Bell)那通電話相提並論,是時代的縮影。

有趣的是,賈伯斯向世界介紹 iPhone 時,iPhone 仍是未完成品,無論硬體還 iOS 都有不少問題。為了讓賈伯斯順利發表,iPhone 開發團隊制定嚴格流程,比如只播歌曲或影片的一部分,先寄信再上網等。

不到半年,即使業界一片反對,6 月 29 日蘋果依舊解決許多問題,如期出貨。意外地,iPhone 最大問題是太受歡迎,導致 AT&T 行動網路因流量大增差點崩潰。微軟高級行銷總監 Richard Sprague 曾篤定 iPhone 到 2008 年銷量也不會超過 10 萬支,然而初代 iPhone 只花 74 天銷量就超過 100 萬支。

微軟 CEO 史蒂芬·巴爾默(Steve Ballmer)2007 年 4 月今日美國訪談同樣認為 iPhone 沒有機會活下去。15 年後,單 iPhone 就占全球手機市場 40% 銷售收入,為蘋果貢獻近 60% 營收,且全球超過 10 億支 iPhone 使用中。

iPhone 誕生,其實是為音樂業務

從做手機到上市,不過就兩年。這兩年研發幾乎就是蘋果 30 多年技術積累的縮影。2004 年 iPod 如日中天,憑一己之力顛覆傳統音樂產業,但蘋果行銷副總裁 Greg Joswiak 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反而監視其他手機廠商是否也想把音樂播放機整合手機,威脅到 iPod 的地位。

▲ 與摩托羅拉合作的 iTunes Phone。(Source:Cult of Mac)

與其等待不如主動出擊,但蘋果並不想做手機,因賈伯斯認為手機商限制太多,無法照自己想法製造設計,但看手機市場增長又不想放棄這部分音樂業務,於是找上摩托羅拉,把 iTunes Store 服務放入 Rokr,算賈伯斯的小妥協。同時蘋果軟體副總裁福斯托(Scott Forstall)也組了小團隊,為 Project Purple(紫色專案)開發軟體。

之後幾個月,都會在蘋果總部 2 樓小房間匯報賈伯斯,打動賈伯斯後,再展示給其他高層看。2005 年摩托羅拉 Rokr 表現相當不理想,加上蘋果軟體團隊提出十分前衛的互動點子,讓賈伯斯推進了Project Purple 進程。

iPhone 幾乎可看到蘋果所有產品的影子

iPhone 多點觸控互動蘋果早就有了,不過是因工程師 Brian Huppi 為沒有滑鼠用時偶然發明的方法。賈伯斯起初駁回,認為將 Mac 介面放入觸控板很笨,且觸控板面積與桌面相當,不夠優雅。艾夫則換個角度,如果技術用在相機背面,數位相機就能拿掉許多按鍵,只放一塊螢幕。最終保留的「多點觸控」技術,也成為最後 iPhone 互動的基礎。

至於相機背後只有螢幕的創意,由 Leica T 採用,一體式 CNC 切割,加上整塊螢幕,與艾夫想法如出一轍。徠卡設計師安德列亞斯·考夫曼(Andreas Kaufmann)受訪表示,身為艾夫設計風格粉絲,他就是在模仿強尼·艾夫。

▲ 十分 Ive 風格的 Leica T。

強尼·艾夫領導的蘋果設計團隊是蘋果產品的靈魂,艾夫不僅對線條、曲線很有研究,多年來也不斷精進對工業材料的理解。2004 年開始,他努力控制鋁材製造時出現的黑條紋,甚至深入供應鏈學習,如何參入定量鎂、鐵以最大限度保持鋁原本色彩與提高硬度。

iPhone 發表後,艾夫設計團隊的材料專家越來越多,甚至收購芝加哥 QuesTek Innovations,其握有為賽車、火箭製造鋼材的專利。初代 Apple Watch 蘋果一口氣推出三種材質,鋁鎂合金外還有不鏽鋼與純金錶殼。

iPhone 誕生是賈伯斯完全掌控軟體,也是艾夫對工業設計的極致追求,他們兩人背後,把 iPhone 從蘋果總部 2 樓桌子帶到世界各地 Apple Store 的人卻是提姆‧庫克。

2006 年 12 月 iPhone 發表前夕,艾夫越過整個太平洋到達深圳富士康,從預產一百多支 iPhone 挑了 30 支帶到發表會用。艾夫轉身與設計副總裁 Nick Forlenza 說,任一支都可送給賈伯斯檢查,就與 Canon 相機一樣精細。富士康製程給了艾夫信心,蘋果可做出數百萬支同樣精細的手機,他也不必萬里飛來監工。

提姆‧庫克,iPhone 背後的男人

庫克加入蘋果前就因康柏管理供應鏈出名,選擇深圳富士康代工也屬於庫克的工作範疇。早期 iPhone 觸控螢幕並非玻璃而是塑膠,賈伯斯偶然發現很容易刮傷,量產版決定改用玻璃。賈伯斯致電康寧,兩方一拍即合,不僅為 iPhone 帶來堅固的玻璃面板,也拯救了康寧。

但不到 6 個月要把從未量產的技術商業化,並產生夠用的玻璃面板,實屬不易。庫克與康寧共同把肯塔基玻璃工廠轉成 iPhone 螢幕生產廠,且準時趕上開賣日,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些都沒有軟體工程師、工業設計師那麼光鮮亮麗,是常人難以看到檯面下工作。

「他看不見的工作成為蘋果的祕密武器」。

1984 年超級盃,蘋果播出著名〈1984〉廣告,暗指 Mac 挑戰舊時代 IBM,重新樹立 PC 標準,2007 年上市的 iPhone,則開創「智慧手機」新時代,引領人們開啟全新的數位生活。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