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台灣衛星自主設計,中油研製衛星複材元件交予太空中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08 日 14:40 | 分類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推進台灣衛星自主設計,中油研製衛星複材元件交予太空中心


推動台灣太空衛星產業及提升技術力,中油公司今(8 日)舉辦衛星複材元件交付儀式,將「光學酬載複材圓筒」及「高壓燃料槽 / 閥件管路鍍膜」技術轉予太空中心,展現台灣太空複合材料產品研製的能力。

交付儀式之後,國研院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台灣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呂國旭所長、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林仁益董事長也共同簽署「太空級複材元件合作備忘錄」,深化三方合作。

衛星推進使用過氧化氫(H2O2)燃料,由於材料相容性問題,目前主要倚靠國外廠商的不銹鋼鍍膜技術,提升元件及管路系統和過氧化氫燃料的相容性。而台灣中油攜手太空中心展開高化學相容性之高壓燃料槽/閥件管路鍍膜技術/設備研發相關測試,首度展示鍍膜技術成果。

中油指出,「光學酬載複材圓筒」為遙測衛星酬載高精密光學鏡頭的結構元件,為因應太空使用條件與急遽溫度變化,光學酬載複材圓筒從低吸濕材料選用、複材疊層設計、模具設計到製作條件,每個環節都不能輕忽,最後成品才不會污染鏡頭,且能避免溫度變化造成變形導致鏡頭移位。

衛星因為在真空環境工作,除了向陽、背陽溫差高達 200℃ 外,也容易受到太空輻射破壞,因此材料必須具備輕量、高剛性(低變形)及耐輻射特性,過去,國研院衛星計畫所使用的碳纖複合材料結構元件材料均來自國外生產,再輸入交由國內複材廠商製造,或直接由國外製造完成結構件,而衛星推進使用的高壓燃料槽/閥件管路鍍膜技術亦須仰賴國外。

現在中油投入研發完成設計製作,若順利通過驗測,台灣於衛星設計的自由度將更高,也是國內太空衛星產業自主化重要里程碑。

(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