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存做準備,新加坡砸 5 億研究氣候變化風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5 日 11:48 | 分類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生存做準備,新加坡砸 5 億研究氣候變化風險


極端氣候帶來的高溫與強降雨一年比一年顯著,新加坡地勢低窪,九成農業需要仰賴進口,特別容易受到異常氣候影響。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 (CCRS) 發起一項耗資 5 億新台幣的計畫,做為氣候科學研究集大成,了解氣候變化對新加坡的長期影響,並將科學發現轉化成政策溝通語言,讓政府有能力提早應對人類生存危機。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指出,氣候變化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將影響經濟和水、食物和能源等基本資源的安全。新加坡做為一個高度城市化、人口稠密、地勢低窪的國家,依賴國際貿易,很容易受到這些影響。

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預測,到本世紀末,新加坡的日平均氣溫可能會上升 1.4 ~4.6 度,強降雨事件會更加強烈和頻繁,到 2100 年平均海平面將上升 1 公尺。新加坡政府已警告,氣溫上升和降雨減少會影響供水、生物多樣性和綠化,增加冷氣使用的能源需求,並對公眾健康造成影響。例如,更高溫的環境將增加登革熱等媒介傳播疾病的發生率。

這份耗資五億的研究將專注在五大領域,包括海平面上升、水資源和洪水管理、生物多樣性和糧食安全、人類健康和能源,以及跨領域研究,架起科學政策翻譯的橋樑。

政策執行必須建立在科學證據上。如新加坡已經意識到海平面上升,加上極端的潮汐和巨浪,可能會對新加坡構成長期的生存威脅,科學研究可以幫助評估沿海洪水的風險和保護措施做得夠不夠。而乾旱或大雨等極端天氣事件,會影響新加坡的水資源和洪水管理,譬如對降水增加造成的徑流影響的研究,可以幫助政府規劃防洪措施,例如當地的蓄水池和調整排水網絡。

新加坡九成食品仰賴進口,自給自足綠只有一成,氣候變化將牽動全球糧食安全,新加坡已在實施農業自主化,目標到 2030 年在當地滿足新加坡 30% 的營養需求,而了解氣候變化並使用氣候適應性和可持續技術,可以克服新加坡土地、水、能源和人力限制。

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目標是能夠透過政策執行應對措施,因此還需要將科學研究轉化為政策溝通語言,讓各機構能夠理解氣候變化風險,做為決策依據。該計畫是由新加坡國家環境局 (NEA) 主導,是少數由政府帶頭的大規模氣候研究計畫。

最近應對氣候變化較重要的布局是美國史丹佛大學,70 年來成立第一所新學院就是貢獻給氣候研究,「史丹佛杜爾可持續發展學院」涵蓋地球科學、能源技術、食品與水安全等傳統學科,還設有跨學科研究所,該學院除了將為氣候危機制定實用政策和技術解決方案,並期待能培養出率領人類度過或適應氣候危機的頂尖人才。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