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感染登革熱了,竟然吸引更多蚊子叮咬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24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都感染登革熱了,竟然吸引更多蚊子叮咬


最近研究顯示,會導致登革熱(dengue )和茲卡(Zika)等熱帶疾病的病毒竟然會改變宿主氣味,對蚊子更具吸引力。此現象意義在於,蚊子是傳播登革熱和茲卡病毒的主要媒介,而蚊子叮咬受感染的人類後,就可進一步攜帶病毒,並傳播至其他健康人類和動物。今年 6 月刊登於國際頂尖生物科學期刊《細胞》(Cell)。

讓蚊子做選擇的實驗

研究人員設計有趣的實驗,觀察被病毒感染的小鼠對蚊子而言是否更具吸引力。實驗組是已感染茲卡病毒或登革熱的小鼠,對照組則是健康小鼠,兩組小鼠分別關在不同空間,然後放出蚊子自由飛向小鼠。結果有約三分之二蚊子朝已感染老鼠飛去,表明感染病毒的小鼠對蚊子更有「誘惑力」。

茲卡和登革熱病毒並非唯二

之前科學家已知,有些微生物有影響宿主身體氣味的作用。2014 年研究就指出,瘧原蟲(plasmodium,導致瘧疾的病原體,註)會使人體氣味發生轉變吸引更多蚊子叮咬以幫助瘧疾傳播。 然而當時研究尚未探討:病毒究竟如何改變宿主體味使宿主對蚊子更具吸引力。

吸引蚊子的化學成分是什麼?

為了找出導致上述小鼠實驗結果背後的化學成分,研究人員還分析小鼠氣味分子化學成分,希望找出對蚊子更有吸引力的化學分子。總共檢測出多達 422 種揮發性化學物質,但只有少數幾種成分在未感染和感染病毒的小鼠有差異性。研究人員進一步使用這些有差異性的化合物測試蚊子反應,希望找出吸引蚊子的物質。結果顯示「苯乙酮」(acetophenone)是最能吸引蚊子的化學成分。其實苯乙酮存在許多蔬果,包括蘋果、奶酪、杏子、香蕉、牛肉和花椰菜等。

感染茲卡病毒或登革熱的小鼠發散的苯乙酮是健康小鼠的十倍!當以苯乙酮塗抹實驗小鼠及人類後,研究人員更確認蚊子確實是被這種氣味吸引。研究團隊表示「我們尚不能排除人類可能分泌其他揮發性化學物質的可能性」,計劃未來實驗研究這些化學物質。 

苯乙酮從何而來?

有趣的是,苯乙酮升高並非人體細胞釋放,而是由皮膚微生物產生。然而健康人體的皮膚細胞會分泌抗菌蛋白抑制這類微生物生長。研究團隊發現,當小鼠罹患登革熱或茲卡病毒後,細胞負責製造這種蛋白質的基因活性降低,導致會分泌苯乙酮的微生物大量增生,釋放更多苯乙酮。

找到解方

由先前研究文獻得知,一種維生素 A 的類似物(異維 A 酸,isotretinoin)有促進皮膚細胞生成抑菌蛋白的能力,因此研究團隊嘗試讓感染病毒的小鼠服用異維A酸,結果發現會大大降低小鼠對蚊子的吸引力。他們認為,此發現有機會發展成抑制登革熱及茲卡病毒傳播的藥物。

結語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有近半數人口生活在有登革熱風險的地區,一年就有約 5 千萬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因此死亡的也有 1 萬多人,不可謂不嚴重。尤其醫療水準落後地區死亡率更高。上述研究既是有趣的科學發現,又對防治登革熱與茲卡病毒傳播提供值得參考的方向,結果最後刊登於頂尖生物學期刊《細胞》真是實至名歸。

註:瘧原蟲是一類寄生性單細胞生物,有五種瘧原蟲會藉由蚊子散播使人類感染瘧疾。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