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再不收手,汽車業用來 A 錢的訂閱制就要玩爛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28 日 7:45 | 分類 汽車科技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BMW 再不收手,汽車業用來 A 錢的訂閱制就要玩爛了


近日汽車媒體 Jalopnik 報導,BMW 付費加值又開始搞事了。

南韓、英國、紐西蘭等國,BMW開始將加熱座椅改成付費功能。以英國為例,「訂閱」加熱座椅要價每月15英鎊(約18美元),一年150英鎊,三年250英鎊,「終身」350英鎊。

情況誇張到什麼程度,以至於BMW車主已透過非法途徑,找駭客或有電子技術的第三方修車廠解鎖本該免費的功能。某英國汽車改裝專家表示,很多修車廠都能解鎖加熱座椅、蘋果CarPlay、升級衛星導航等。

加熱座椅也上鎖,大車廠面子去哪了?

這類售後服務從車廠角度看的確非法,但奈何比車廠定價便宜多了,因此相當普遍。《Wired》採訪Iain Litchfield,知名售後配件服務品牌創始人,他透露BMW等出名喜歡蓋付費牆的德國車廠,都是非法改裝市場最受歡迎的品牌。如CarPlay及語音控制功能,BMW前幾年訂閱價是80美元,英國找家修車廠解鎖只要48美元。

▲ BMW有很多預裝功能現在要另外購買才可解鎖。

BMW因CarPlay付費問題遭車主排山倒海批評,2019年才宣布2020年以後車款CarPlay不再另外收費。大家以為BMW學乖了嗎?沒有,反而更離譜,這次是盯上加熱座椅。加熱座椅已成為BMW新車生產組裝流程的固定部分,每輛新車座椅都有裝加熱座椅保險絲、加熱線圈、溫度器等硬體。電路層面啟動加熱座椅功能和「開開關」沒什麼差別。

但現在BMW想做的,就是讓車主冬天時每個月還要多花18美元,才能打開開關──如果說CarPlay功能屬軟體部分,可用「軟體即服務」(SaaS)邏輯解釋,那現在BMW已把加熱座椅變成「硬體即服務」了。

歐美車主怒火止不住了。

「如果某技術裝置如此廉價,可在製造、安裝、禁用和修建付費牆隨意浪費資源……那理應成為標配。」Reddit用戶@Austaph表示:

如果像自動駕駛這種需要持續開發和隔空更新的功能就算了,但就加熱線圈和保險絲也要另外收費?決定這麼做的人應該被開除。

(Source:Reddit)

誠然,任何對汽車原理有基本了解的人,都明白座椅加熱根本不必掏錢才會魔法般平空出現。

但現在很多車主對車的了解非常有限,除了加油才能開、車胎要打氣,對某些原理都不清楚。此外也習慣並接受加值服務、微交易、訂閱制等隨行動網路流行普及的交易模式,以及很多人是貸款/長租賃(lease)模式,對每個月多付一點錢根本無感。

為了能開最新款車,不少人能接受這種扭曲的定價策略。有個關鍵因素是消費者很難買到想要的車款和內裝(trim level),經銷商有什麼就買什麼。現在照正常邏輯,買車時直接告訴業務增值功能如加熱座椅、CarPlay等全都不要,降價個幾千幾萬美元再買。

「我看BMW不如把方向燈也改成加值功能,反正沒人在用。」有網友吐槽。

業界的賺錢祕訣

汽車市場,訂閱/付費升級功能概念應是特斯拉最先發明,知名度最高的就是Autopilot、車載娛樂和通訊系統等,相當長時間都要付費解鎖。不過Autopilot還算好,因需要硬體和複雜車載計算機軟體功能,硬體已內建,軟體啟用另外付費倒可接受,且特斯拉開創車載軟體隔空升級概念,也算創新者。

糟的是後面一票傳統車廠盲目跟隨潮流,通用汽車、福斯、豐田、奧迪、保時捷等推出駕駛輔助、語音控制等新技術時也做成另外付費,甚至有些品牌把以前的免費功能如自動鎖上等放入「升級包」賣錢。

去年通用汽車高層於投資者會議透露,至少400萬名車主付費購買各種功能,「如果行銷策略夠精準,消費者會願意每月付135美元購買各種產品和服務。」

在汽車售後市場,這種糟糕策略十分普遍。有車主透露,早年日本品牌Pioneer的車載音響分好幾檔,入門款便宜功能少,高級版貴但功能多。但把入門款音響外殼拆掉,會發現Pioneer非常聰明以外殼把高級版功能按鈕都遮住了。

放大到各產業看,類似策略已成為全世界通病。

家庭影音娛樂產業,前幾年常見的現象就是不同價位電視、音響功能都差不多,高階產品獨有功能其實低階產品也有,如果拆開外殼會發現按鈕對應的電路板開關都有,只是沒有做按鈕,畢竟這樣廠商只要生產一款電路板,成本最低。

相機領域,Canon用戶應對Magic Lantern不陌生,專門破解Canon相機,開發第三方韌體包,老機刷韌體就有高階機才有的功能,如聲控快門、延時攝影、RAW攝影、HDR攝影等。

(Source:Magic Lantern)

早年全錄事務機也分不同價位型號,如Document Center 220和230,前者每分鐘可印20張,後者30張,如果你以為是差在電機、圖像處理器,那就高估全錄了:連刷韌體都不用,直接使用者介面進入隱藏功能表,就可調整列印速度。

再如晶片業小知識:不同價位CPU其實部件差不多,只是晶圓製程品質差別,性能和價格就可差好幾倍。近年知名晶片商更鎖頻和功能到極點,如輝達前幾年4系列顯卡和同一代Quadro系列一樣,後者高級功能也是驅動修改即可解鎖,非常簡單。

但最簡單的莫過於早年AMD Athlon CPU,用鉛筆在電路板畫線,連接兩個觸點就能「解鎖」超頻功能。

(Source:Computers and Networks)

回到汽車領域,最近又有一家公司因離譜加值服務上了頭條:法國安全產品公司In&Motion推出摩托車安全氣囊背心,售價400美元。購買後車主要付每月12歐元或一年120歐元訂閱費,且每次使用前都得手機登錄App與背心連結驗證有繳費啟用,背心才會在摔車時正常運作。換個誇張點的說法:得付費成為高級會員,才配(在這家公司保護下)活著。

In&Motion的解釋倒也還算能聽,說其他競品起價都是其兩倍甚至更多,這定價相當於降低摩托車主取得保護的門檻。就算使用者忘了繳錢也還有一個月緩衝期,且使用者可自選什麼時候繳費(如冬天不騎摩托車就可不付錢),給車主更多彈性。但這件事還是讓大眾觀感不佳。

想到BMW,真擔心萬一以後汽車品牌把安全氣囊也改成付費功能,那就「太棒」了啊!

(本文由 品玩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B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