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用餐後都覺得肚子好飽,不過看到美味的甜點,像蛋糕或冰淇淋時,感覺胃又有空間了。這種「伸縮自如」的時量,有人笑稱這是「另一個胃」,但真的有「另一個胃」存在嗎?其實是因為「感官特定飽足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
「感官特定飽足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是指一直吃同類型的食物,久而久之就會失去項食物的愉悅感受,食物吸引力和接受度都會逐漸降低而覺得吃不下,這時若有別類型食物出現,就比較能接受。
(Source:Pixabay)
美國新聞媒體《Vox》2019 年 12 月進行實驗,提供受試者通心粉跟起司,讓他們吃到飽,又給一樣的通心粉跟起司,並請他們評分,平均愉悅度明顯逐漸降低。第二次通心粉跟起司吃到飽後,改提供冰淇淋,結果受試者吃掉比通心粉和起司多三倍的冰淇淋。
人類攝食行為研究實驗室主任羅爾斯(Barbara Rolls)表示,其實這是人的本能,目的是為了「保持健康」,人類是雜食動物,需要吃多樣化食物,幫助取得更多營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可以覺得自己吃很飽的情況下,還能吃甜點的原因。
(Source:Pixabay)
不過《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感官特定飽足感」生物學機制還是沒有明確答案,只是懷疑可能位於大腦。
(作者:林子洵;本文由 網路溫度計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