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法案完成立法,經費補貼晶片製造卻仍需全球供應鏈支持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15 日 12:30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金融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晶片法案完成立法,經費補貼晶片製造卻仍需全球供應鏈支持


日前美國晶片法案正式通過立法,關係到 520 億美元晶片製造及研究補貼,以及 240 億美元投資及稅務減免,總規模可能達 2,800 億美元。美國晶片法案立法完成後,取得最多補助金額的英特爾,藉助半導體製造地位,帶動其他美國半導體企業,使美國半導體產業重返榮耀。但市場消息表示,其他競爭對手技術都領先英特爾,美國還是難改變境外代工模式。

晶片法案補助中協助晶片業者擴廠增加產能為 390 億美元,英特爾預估取得 32%,記憶體大廠美光 21%、德州儀器 14%、三星 13%,台積電 10%。雖然英特爾獲將近三分之一經費補助,以支援亞利桑那州投資 200 億美元建廠與俄勒岡州 30 億美元擴廠計畫,但最後仍可能難以改變市場生態,也就是美國仍須仰賴境外代工晶片。

獲最多補助的英特爾,仍難改變美國仰賴境外代工的原因,在英特爾先進製程技術落後台積電與三星。觀察台積電布局,斥資 120 億美元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為 5 奈米製程,月產能只約 2 萬片,難滿足美國市場需求,加上美國半導體製造人才不足,大量生產還是在台灣,使美國仍須仰賴境外代工。

TrendForce 分析師鐘映庭指出,政策鼓勵下預期將增加區域化生產比例,不過晶圓代工仍是高度全球化生產分工產業,TrendForce 認為政策主要目的在降低依賴亞洲代工程度,平衡境外與在地生產落差,以降低供應鏈風險。

(首圖來源: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