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抑制瘧疾?科學家決定縮短蚊子壽命,有傳染性前就夭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9 月 23 日 15:55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如何抑制瘧疾?科學家決定縮短蚊子壽命,有傳染性前就夭折


瘧疾主要透過蚊子叮咬傳染,目前預防方法不外乎殺死昆蟲或阻止蚊子得到寄生蟲,不過現在有種新方法,是寄生蟲進入蚊子腸道前就阻止。

瘧疾是由受感染雌性瘧蚊傳播的疾病,雌性瘧蚊叮咬瘧疾患者後,蚊子受感染,咬另一人時傳開瘧疾。寄生蟲會隨血液進入腸道,進入下個發展階段,若到這階段,寄生蟲轉移到蚊子唾液腺,蚊子就有傳染能力。

倫敦帝國學院「Zero project」專案科學家說法,只有約 10% 攜帶寄生蟲的蚊子活得夠長,使寄生蟲長到感染階段。研究人員著手減緩寄生蟲在腸道生長,使蚊子寄生蟲到達唾液腺前就老死。

科學家基因改造甘比亞瘧蚊,使每次吸血時產生兩種「抗菌肽」分子。這些分子從非洲爪蛙和蜜蜂身上取得,能干擾寄生蟲新陳代謝,也能縮短蚊子壽命,提高蚊子在寄生蟲出現傳染性前死亡的機率。一般來說,成年雌蚊壽命約六週。

研究人員實驗,改良後蚊子的確傳播瘧疾比普通蚊子成功率低,若放到野外,基改蚊子與其他蚊子交配,後代也會有同樣基因,有助抑制瘧疾。

唯一可惜的是,由於蚊子壽命短,後天生存明顯處於劣勢,很可能自然環境就迅速遭基因庫淘汰。因此科學家研究基因驅動,強制群體傳播改造基因的遺傳成分,再改良蚊子基因。

研究人員計畫在坦尚尼亞設施改良蚊子。分別測試兩種蚊子,一種只帶寄生蟲抑制分子,另一種只帶基因驅動。如果兩者都沒有出現生態危害,就能合併成一種。

博士後研究員、論文共同作者 Astrid Hoermann 表示:「我們多年試圖製造不被寄生蟲感染的蚊子,或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所有寄生蟲的蚊子,但都無濟於事。延後寄生蟲在蚊子體內生長是概念轉變,為阻斷瘧疾傳播提供更多機會。」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