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開始「去中化」!印度、越南或成最大受惠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13 日 16:29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晶片製造開始「去中化」!印度、越南或成最大受惠國


隨著美國加重限制出口中國晶片,企業開始考慮將部分晶片製造轉至越南和印度。畢馬威(KPMG)合夥人 Walter Kuijpers 指出,客戶最近向畢馬威諮詢有關擴大東南亞晶片製造能量,較大流行前增加 30%~40%。

在中國設廠的晶片製造商面臨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供應鏈中斷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勤業眾信負責半導體業的執行董事 Jan Nicholas 表示,他們希望搬到附近,以盡可能地提高生產和收益,而東南亞成為搬到中國以外工廠的首選。

此外,東南亞現在也視為比南韓、台灣更有吸引力,因美中貿易戰時較中立。康乃爾大學科技政策實驗室主任 Sarah Kreps 指出,越南、印度和新加坡定位自己為第三條路,即兩個科技巨頭間的中立橋梁。

越南已投資數十億美元設立研究和教育中心,吸引晶片大廠入駐,目前已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商替代中國的生產基地。據悉,三星承諾今年在越南投資 33 億美元,目標是 2023 年 7 月前生產晶片組件。

印度則成為這些晶片製造商的生產基地,KPMG 的 Kuijpers 表示,該國在微處理器、記憶體子系統、類比 IC 有越來越多設計人才,而且勞動力充足、成本低,缺點是缺乏製造力。

儘管亞洲對晶片製造商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專家認為,在晶片製造競爭力方面,中國仍維持對區域經濟體的領先地位。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三大晶片生產國,占全球總產能 16%,僅次台灣和南韓。

此外,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越南或印度將成為美國對中國出口限令的直接受惠者。新加坡大學東亞國際關係研究員 Yongwook Ryu 認為,越南和印度在製造能力方面無優勢,所以對此事抱持懷疑。他認為,一個能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優質晶片的國家或企業,換言之,是能取代中國晶片的國家或公司,才能成為未來贏家。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