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金扶持半導體,殺價競爭恐再起?業界這麼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16 日 14:15 | 分類 中國觀察 , 半導體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重金扶持半導體,殺價競爭恐再起?業界這麼看


面對美國以絕對優勢步步進逼,中國自是不想坐以待斃,近日外媒報導該國政府將祭出兆元人民幣規格的銀彈扶持在地半導體,部分市場人士擔憂此舉將掀起一波新的成熟製程價格廝殺戰,恐為台灣晶圓廠帶來威脅。究竟,台廠真的會因此受害嗎?還是有廠商可因此得利?此次訪問多家晶圓代工、設備業者後,彙整出業界的看法及後續追蹤方向。

傳中國將祭出逾兆人民幣補助案

外媒報導,中國正在擬定一項規模逾1兆人民幣的半導體產業扶持計劃,該計劃最快會在明年首季上路。有市場人士憂心,此將使中芯等陸系晶圓廠全力擴充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恐掀起一波價格廝殺戰,對台廠帶來衝擊。業內多認為,基於技術層次、生產效率、地緣政治風險等理由,此狀況並不會發生。

28奈米已躍升全球晶圓廠的擴產重點,最具指標性的是連先進製程領頭羊台積電也回頭固樁。台積電在金融海嘯後期,逆勢砸重金投資28奈米製程,並於2011年量產,爾後造就了公司史上最賺錢、稱霸最久的一個製程世代。不過,後來因產能過剩及中國等同業殺價競爭,一度被客戶冷落、成為公司最大累贅;直至2020年第一季,28奈米產能利用率都還低於平均值。

為何28奈米重新躍升炙手可熱的製程?業界分析,在汽車電子化、消費性電子產品「智慧化」、物聯網等趨勢下,各種裝置的半導體含量持續增加,但不必全用高階製程,28奈米就可滿足大部分需求。因此,面對美方打壓,中芯檯面下仍得努力尋求先進製程的突破口,同時也要積極發展28奈米以上製程。

他說,28 / 22奈米主流採用高介電層/金屬閘極(High-k Metal Gate,HKMG),是平面式技術世代中最高階的製程,價格比16 / 12奈米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低一截,可提供客戶兼具效能與成本的解決方案,不過,目前中芯仍無法好好掌握HKMG技術,台廠的技術及良率還是領先一段。

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價格非單一考量因素

再者,美晶片禁令出台後,美國政府正在積極說服其他盟友站在同一戰線抵制中國。繼封鎖EUV(極紫外光)微影設備出口中國之後,據了解,美方將進一步要求ASML不得出貨浸潤式DUV(深紫外光)微影設備,近日可能就會定案。浸潤式DUV設備是40/45製程(含)以下至7奈米製程的主流設備,目前中國本土廠商自製能力不足,若在取得上受阻,中國的成熟製程擴充大計恐將落空,就算號召本土廠商硬做,勢必也不具生產效率及競爭力。

半導體人士指出,現今時空環境與過去截然不同,以往做生意是「價格當道」、產品具備一定品質就好,現在則要加入「地緣政治」因素,並不會單看價格就貿然在中國下單。隨美禁令效應延燒,近來國際大廠考量中國產能的不確定性,確實持續進行分散供應鏈、「去中化」態勢依然鮮明,聯電等台廠反而有望迎來轉單。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半導體下手越來越重,更激發中國「去美化」的決心。有台系設備業主管表示,禁令上路後,中國客戶的下單意願並沒有因此減緩,甚至是更加積極,不過,也不知道未來禁令會如何發展,因此接單上會要求中國客戶先全額付現,避免被倒帳的風險。

整體來看,「去美化、「去中化」兩極勢力下,台灣半導體業者仍掌握不少機會,但也帶來更多挑戰與不確定性。台灣廠商該如何自處、彈性且小心因應,將是未來營運成長動能的重要關鍵。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