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去中國化」趨勢,澳洲收漁翁之利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16 日 9:51 | 分類 交通運輸 , 汽車科技 , 鋰電池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電池「去中國化」趨勢,澳洲收漁翁之利


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尋求向電動車轉型,但最重要的鋰電池卻大量依賴中國廠商生產,在零件「去中國化」的趨勢下,許多家裡有礦的國家開始獲得更多機會,澳洲就是其中之一。

澳洲一家新創公司準備投資 3 億澳幣(約新台幣 63 億元),建造一個無中國原料的鋰離子電池工廠,因為各大汽車製造商正在尋求中國以外的替代方案。

Recharge Industries Pty 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於澳洲東南部 Geelong 動工建造工廠,並在 2024 年底開始生產電池。

「澳洲是新能源時代的沙烏地阿拉伯。我們擁有推動未來 100 年所需的所有關鍵礦物」,創辦人 David A. Collard 表示,這座工廠的初始年產能為 2 兆瓦時(GWh),最終總產能將來到 30 GWh,並已與印度能源儲存專案簽訂銷售協議。

▲ 中國鋰電池產能稱霸全球。(Source:科技新報製)

數據顯示,澳洲目前有年產 25.6 GWh 的電池產能,而中國的電池年產能則高達 1,000 GWh,占全球電池產能的 80% 以上。有趣的是,鋰電池的主要原料之一「鋰金屬」,最主要的供應商就是澳洲,但幾乎都出口到中國加工成為鋰電池。

為了徹底斷絕中國電池原料,Recharge 的電池不會使用鈷或鎳,也避免了來自俄羅斯的任何原材料。他們計劃從南美洲和澳洲開採鋰礦原料,然後在澳洲和美國精練。

目前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歐盟、印度和澳洲,都在努力擴大國內乾淨能源的製造能力,希望能夠加速脫離化石燃料,同時也在試圖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特別是對中國的依賴。美國總統拜登的《抗通膨法案》提供電池、太陽能和電動車製造的補貼,但嚴格要求電池原料必須留在北美,也因此在美國引發了一連串的設廠效應。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