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運動對許多人很容易,但更多人無論如何就是動不起來。最近老鼠實驗發現,缺乏運動動機與基因遺傳關係不大,更與代謝能力無關,而是腸道細菌影響,缺乏特定腸道細菌不但會減少運動快感,也會降低運動耐力,人們下次運動的意願也愈來愈低。
腸道微生物組是生活在腸道的細菌、病毒和真菌群落,會影響心臟、腰圍、睡眠、情緒及罹患各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症的風險,對健康的重要性幾乎無可爭辯。最近幾項有趣的老鼠實驗研究還發現,腸道微生物組的構成會影響老鼠想運動的程度。
先前科學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腸道微生物群與很少運動的人有很大不同,除了運動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提出另外一種可能性,認為腸道微生物也可能會影響人們運動的快感與意願。去年底發表於《自然》期刊研究證實,賓州大學科學家透過老鼠實驗了解腸道微生物組對運動模式的影響,研究人員觀察到接受試驗的 200 隻老鼠在自願運動和身體耐力方面有很大差異,研究假設可能是三因素影響:遺傳學、新陳代謝或腸道微生物組。
先吃更健康點
結果發現遺傳學對身體活動影響不大,只有次要作用。研究團隊利用機器學習將代謝物和糞便 DNA 數據與老鼠運動習慣比較,發現老鼠代謝物與運動表現也無關,但腸道微生物種群影響很明顯。
當研究人員使用抗生素破壞腸道細菌時,老鼠運動強度只有以前一半左右。科學家還確定是真細菌 (Eubacteria) 和糞球菌 (Coprococcus) 刺激老鼠的身體活動,這種特定細菌菌株的數量越高,老鼠大腦產生的多巴胺就越多,跑得越快。研究人員認為,細菌可能會調節大腦運動過程產生的多巴胺,接受抗生素的老鼠會產生破壞多巴胺產生的酶,使老鼠對運動失去興趣。
去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發表於《行為過程》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經跑步訓練的老鼠服用廣譜抗生素後,雖然沒有讓牠們生病,但平常可跑馬拉松程度的老鼠跑步里程急劇下降,平均每天減少約 21% 距離,強調腸道微生物組似乎很大程度影響動物的運動意願。
研究人員表示,跑步者的快感源於微生物組,鼓勵他們運動。雖然人類與老鼠擁有大部分相同的神經和中腦過程,但腸道微生物健康與否,很可能也會影響我們的運動意願,因此想讓自己積極運動並享受,可先試圖吃得更健康。
- Don’t feel like exercising? It could be your microbiome.
- The gut microbiome influences motivation to exercise
(首圖來源:Pixabay)